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彻底消化蛋白质和吸收氨基酸的场所分别是(??
)
A.?小肠、
胃???????????????????????B.?小肠、
大肠???????????????????????C.?口腔、
小肠???????????????????????D.?小肠、
小肠
2.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起始于(??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下列有关“食不言”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说话需要力气,不利于保养身体?????????????????????????B.?避免食物由咽、喉进入气管
C.?有利于保护声带??????????????????????????????????????????????????D.?避免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影响消化
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B.?若②处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
C.?③能分泌胃液,并不停地收缩和蠕动??????????????????D.?④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5.“淀粉遇碘变蓝色”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原理。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此原理的是(??
)
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B.?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6.下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向各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5分钟,然后向各试管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2溶液???????????????????????????B.?1、4号试管的实验变量只有温度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D.?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7.“民以食为天”,关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D.?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8.医生从病人的消化道中取得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初步消化物、维生素、无机盐、水、脂肪和盐酸等。这些液体最可能取自??????????????????????
(?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9.如图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以此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
B.?蛋白质最先在C被消化,最终产物是脂肪酸
C.?参与Y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肠液
D.?Y最终消化的产物主要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10.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是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④⑤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
得分
???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有无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根据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两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这说明________。
(4)由此可见,淀粉的消化从________开始的,实验中水浴温度设置为37℃就是模拟________的温度。
(5)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设置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6题;共57分)
得分
???
12.人类的食物种类多种多样,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_______
组成的。???
(2)蛋白质在[________]________
中被初步消化,该结构中的消化液里含有________
酶。???
?
(3)图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它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________
的分解。???
?
(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③);淀粉在此处最终分解为________。
?
(5)下图中
A,B,C,D
依次表示消化管相邻的器官,曲线
X、Y、Z
表示三大类有机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
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
A
和
D
B.Y
为脂肪,消化器官是
C
C.Z
为淀粉,消化器官是
D
D.X、Y、Z
都能在
D
内进行消化
13.下图表示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序号表示一粒西瓜子经过消化道的先后顺序:
[________]→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标号①、④、⑥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________。
(3)能暂时储存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4)标号④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称为________,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属于________消化。
(5)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标号________所示结构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6)口腔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________,因为唾液中有________酶
,淀粉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被人体吸收;图中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其内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酶,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被人体吸收。???
14.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___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___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小肠中除肠腺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____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________。
(4)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________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
15.七年级的同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码
A
B
C
D
E
加入的物质(各2mL)
淀粉糊、清水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盐酸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
?
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以A和B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加入碘液后,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B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3)若以B、D和E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有消化作用。
(5)A和E能否构成一组科学的探究实验?________。
16.阅读材料,依据图一至图三所示,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在图一的________层含量最多,这类营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图三中的X.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某人由于偏食出现坏血病症状,患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摄入________层食物较少引起的。
(3)无机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若饮食中长期缺铁会患________,某地区儿童智力发育出现障碍,可能是缺少________这种无机盐。
(4)图一的B、C层食物富含________,是青少年发育不可缺少的,图三中的五种消化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是________(填数字)。
(5)图三中的消化液③是由图二中的[________]分泌的,储存部位是________(填名称)。
17.乳糖是糖类的一种,在自然界中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乳糖对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肠道内乳酸菌繁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码人类乳糖酶的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人体小肠绒毛细胞可以分泌乳糖酶来帮助乳糖消化分解。若乳糖不能彻底分解,肠道菌群会利用乳糖发酵产生气体,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引起腹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乳糖不耐受”。通常幼儿在4岁以后,体内乳糖酶合成将逐渐减少,调查显示我国87%的儿童会发生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现象在不同人种中存在较大差异。在北欧一些国家中一部分人由于乳糖酶基因突变,不会出现乳糖酶减少的性状,所以这些人终生能消化乳糖。
不同人群乳糖不耐受表现存在差异。有些人摄入微量乳糖即会引起腹泻,有些人在空腹饮用牛奶时才会出现症状。大多数中国的乳糖不耐受者是在每天饮用超过200mL牛奶时出现症状。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者坚持每天少量饮用牛奶,可以促进乳糖酶分泌,缓解不耐受症状。同时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牛奶厂家开发新产品,对乳糖进行初步分解处理,也有助于减轻不耐受症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乳糖存在于马铃薯淀粉中
B.一旦新生儿不能合成乳糖酶,也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C.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合成减少引起的
D.我国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病率较欧洲人低
(2)从文中可知,由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________(填“会”或“不会”)传染。
(3)乳糖酶由________分泌,该结构由________层上皮细胞组成。
(4)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中的乳糖变为乳酸,酸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你认为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________(填“能”或“不能”)饮用酸奶。
(5)从文中信息分析,如果一个人有乳糖不耐受,下列做法不妥的是_______
A.每天饮用不超过200mL牛奶
B.在就餐或餐后1~2小时内,饮用牛奶
C.一旦出现腹泻,立刻再也不饮用牛奶
D.选用与牛奶营养相似的替代食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在胃中,
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
在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在这些酶的作用下,
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内,
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答案:
A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开始于口腔,因为口腔内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各种消化酶,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3.答案:
B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因为人的右支气管一般短而粗,左支气管细而长,所以食管会落入右支气管,严重时可患吸入性肺炎,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答案:
A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图片表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肝脏,②是胆管,③是胃,④是小肠。
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符合题意。
B.②是胆管,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若②胆管堵塞,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影响脂肪的消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胃,③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④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5.答案:
C
考点:种子的结构,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A.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滴加碘液,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有没有被彻底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故B不符合题意。
C.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不需要碘溶液,需要澄清的石灰水,故C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溶液变蓝色的特性,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碘液,会变蓝的部分是胚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淀粉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可以鉴定淀粉的存在。
6.答案:
A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A.试管2中滴加的是唾液,唾液把淀粉消化了,所以2号试管不变蓝,4号试管滴加的是唾液,但温度太高酶失活了,4号试管加碘液变蓝,1号和3号试管加的是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加碘液变蓝,故加碘液后只有2号试管不变蓝,A正确。
B.试管1和试管4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唾液,B错误。
C.胃液不能消化淀粉,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是进行对照,D错误。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7.答案:
A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A.蛋白质需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故A错误。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故B正确。
C.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故C正确。
D.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肠腺、胃腺。
8.答案:
B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先是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被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盐酸、维生素、无机盐、酶、麦芽糖、淀粉和脂肪的这种液体最可能是从胃中取出的。
【分析】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9.答案:
B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A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从C胃开始,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B错误。
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
D.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正确。
【分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消化道中,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且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图示可以看出,食物在A、C、D器官中被消化,所以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X代表淀粉,Y代表脂肪。
10.答案:
A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故符合题意;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不符合题意;
C、②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熟练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并读懂图,方可解题。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2mL清水;对照
(2)1和3
(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4)口腔;口腔
(5)没有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的①处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1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3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且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粉只有少部分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加入碘液后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由于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因此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1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C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淀粉在人的口腔部位就开始初步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5)没有必要设置4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与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探究唾波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况且若与1号试管对照,变量不唯一(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原则。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2)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是否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三、综合题
12.答案:
(1)消化腺
(2)①;胃;蛋白
(3)④;肝脏;脂肪
(4)葡萄糖
(5)D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胰腺。
(2)图中,①是胃,②是胰腺,③是小肠,④是肝脏。蛋白质首先在①胃中被初步消化,胃内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分解蛋白质,然后进入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3)④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中,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虽然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是胆汁可以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
(4)③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淀粉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5)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最后在小肠内被分解,可见A是口腔,C是胃,D小肠,三种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终产物,
A、X为淀粉,消化器官是A口腔和D小肠,A说法错误。
B、Y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C胃和D小肠,B说法错误。
C、Z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器官是A口腔和D小肠,C说法错误。
D、X、Y、Z三种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1)消化腺;(2)?①、胃、蛋白、(3)④、肝脏、脂肪;(4)葡萄糖;(5)D。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一般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只能消化淀粉,胃蛋白酶只能消化蛋白质,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
13.答案:
(1)②;③;⑤;⑦;⑧
(2)消化腺
(3)⑤;胃
(4)胆汁;物理性
(5)⑦
(6)麦芽糖;唾液淀粉酶;葡萄糖;⑤;胃;胃蛋白酶;氨基酸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图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根据消化道的结构图可知:这粒西瓜经过消化道的顺序:②口腔→咽→③食道→⑤胃→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2)①是唾液腺,④是肝脏,⑥是胰腺,这是消化腺为于消化道以外的大消化腺。
(3)⑤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能暂时贮存食物,胃内的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4)④是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但是胆汁可以把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这种消化方式属于物理性消化。
(5)⑦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三大营养物质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内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最终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6)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⑤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最终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故答案为:(1)②、③、⑤、⑦、⑧;(2)消化腺;(3)⑤、胃;(4)胆汁、物理性;(5)⑦;(6)麦芽糖、唾液淀粉酶、葡萄糖、⑤、胃、胃蛋白酶、氨基酸。
【分析】此部分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基础题,比较简单,但此部分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熟记。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最长的部位是小肠,且咽、食道、大肠、肛门对食物没有消化能力,胃、小肠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具有吸收功能;口腔能够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多三种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
14.答案:
(1)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2)胆汁
(3)Ⅱ
(4)吸收
考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1)图甲中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初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和胰液,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3)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图乙中C代表胃,所以代表蛋白质消化的曲线是II。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切除小段小肠,会降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利于身体健康。健康的减肥是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5.答案: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变蓝;不变蓝
(3)温度
(4)淀粉
(5)不能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1)(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A和B的变量是唾液,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A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B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如果B、D、E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DE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B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5)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A号试管和E号试管存在两个变量:唾液和温度,因此不能形成对照试验。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设置了四组对照实验:A与B、B与C、B与D、B与E,这四组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分别是唾液、酸碱度、温度、温度,分别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酸碱度、低温、高温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6.答案:
(1)E;小肠;大肠
(2)D
(3)缺铁性贫血;碘
(4)钙和蛋白质;②④⑤
(5)1;胆囊
考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1)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在食物“金字塔”中,以E层的谷类食物为主,因为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淀粉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X葡萄糖。在人体消化道中,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是小肠和大肠。(2)某人由于偏食出现坏血病症状,坏血病主要是缺乏维生素C,因此患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摄入D层含维生素食物较少引起的。(3)无机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若饮食中长期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缺乏时表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呆小(即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因此某地区儿童智力发育出现障碍,可能是缺少碘这种无机盐。(4)图一的B、C层食物富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并且还能够促进身体发育,因此青少年应该多补充,图三中的五种消化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是②④⑤。(5)图三中的消化液③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它是又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里。因此胆汁是由图二中的1肝脏分泌的,储存部位是胆囊。
【分析】识图:图一中A-烹调油和食盐,B-奶类及奶制品,C-
鱼虾类
、
畜、禽肉
、蛋类,
D-蔬菜和水果,E-谷类食物。图二中,1-肝脏,2-胃,3-胰脏,4-小肠。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水、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物质。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既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又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脂肪在人体内可作为备用能源;水、无机盐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但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的组成,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消化道:口腔、咽(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食道、胃(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小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及部分维生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
17.答案:
(1)C
(2)不会
(3)小肠绒毛(或小肠绒毛细胞);一
(4)能
(5)C
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1)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的一种糖类,在人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肠道中乳糖酶含量过少,乳糖则会被肠道中某些微生物利用,分解成乳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从而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乳糖酶。故答案为:C。(2)乳糖不耐受的人喝奶后腹泻,主要是因为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并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因此,从文中可知,由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不会传染。(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因此,乳糖酶由小肠绒毛(或小肠绒毛细胞)分泌,该结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4)乳糖不耐受是中国成年人的普遍现象,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酸奶是良好的牛奶替代品,主要依靠乳酸酶的发酵作用制作而成。因此,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中的乳糖变为乳酸,酸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你认为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能饮用酸奶。(5)不同人群乳糖不耐受表现存在差异。有些人摄入微量乳糖即会引起腹泻,有些人在空腹饮用牛奶时才会出现症状。大多数中国的乳糖不耐受者是在每天饮用超过200mL牛奶时出现症状。同时,在就餐或餐后1—2小时内,饮用牛奶;也可以选用与牛奶营养相似的替代食品等。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者坚持每天少量饮用牛奶,可以促进乳糖酶分泌,缓解不耐受症状。同时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牛奶厂家开发新产品,对乳糖进行初步分解处理,也有助于减轻不耐受症状,分析说明并不是一旦出现腹泻,再也不饮用牛奶。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