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案例
细菌是微生物的一个大类群,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本人在设计这一节内容时首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交流和表达等活动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对细菌的主要特征有一个大致了解,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2)通过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数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教学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3)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和生物圈中的人,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备了独立学习本节课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通过对《第一节
细菌与真菌的分布》的学习,他们对本节课涉及到的有关细菌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
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
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菌的营养方式,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
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六、教学程序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菌的发现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1—72页,然后用动画播放探究实验的步骤,剖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通过学习巴斯德的心得,对学生提出希望。
1、阅读教材第71—72页。
2、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讨论交流从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细菌的形态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讨论。2、展出照片,了解细菌大小。3、展出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3、了解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结构
1、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2、解释自养和异养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确细菌的营养方式。
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细菌的生殖
1、展示正在分裂的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介绍芽孢的特性。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提醒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
1、观察讨论,认识细菌的分裂生殖。
2、了解芽孢的特性。
3、通过简单运算,认识到细菌繁殖力非常的强,引起对个人卫生的重视。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
学生认真总结
课堂的延伸
练习
展示练习并布置作业
做练习
巩固本节课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件贴近初中学生,教学方法运用恰当,学生认真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开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细菌的发现时,采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提出了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的进行问题讨论和观察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述细菌的结构时,利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了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讲述细菌的生殖时,通过简单计算,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进行灌输式教学,只是起引导、启发、归纳等辅助作用,让学生高度参与,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同时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述细菌的生殖时可以回过头再看鹅颈瓶实验,使课堂前后连贯,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还可以补充更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效果可能更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