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五四学制) (4)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五四学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8 08: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轴对称图形(课本83页-86页)
课标要求:
课标描述: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意思是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研究素材,让学生在素材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借助实物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行为动词
“观察、操作”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探索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行为动词“认识”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辨认轴对称图形,能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第二个层次是学生能根据特点正确的辨认和画出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的第一节教学内容。
关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主要是通过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深入的研究,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体会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之前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节课将从对称的角度对已学过平面图形的研究,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情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1“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80%的学生能用“对折”“两边一样”等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多数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描述;问题2“判断给出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90%的学生能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出正确判断,但平行四边形存在较大异议。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轴,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画出任意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掌握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培养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掌握画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评价设计:
通过撕一撕的教学活动为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做准备。
通过从对称的角度对已学过平面图形进行辨析活动,达成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探究在方格纸上画对称轴、图形另一半的方法,以及脱离方格纸怎样画图形另一半的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达成目标2、3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http:?/??/?www.?/?Soft?/?Class9?/?Index.html"
\t
"_blank?)等。
学生:白纸、练习单、信封(平面图形纸片各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俗语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下面我来做,你来看,看你能发现点什么,好吗?
(师演示:一张纸对折后撕成小松树的形状)
2.师:看出门道来了吗?谁能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做的?
生交流:先把纸对折后,然后从有折痕的地方开始撕。
师:观察得很仔细,同学们也发现了吗?好,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做一幅作品,不必是松树,任何形状的都可以,开始。
(学生做作品,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
3.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看作是一个个图形的话,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但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有三年级的知识基础,知道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板书课题)是的,上学期我们对轴对称图形有过一些了解。那么,谁能试着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试说。如果说到“两边一样”或“重合”,就记录下来。如果学生说的很好,就直接教学完整的含义)
【设计意图:课始,以撕纸的游戏导入,先示范撕纸,得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也动手操作,创造了各种漂亮、别致的作品,并且把它们一一展示出来,在初步感知要学的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对折”中体会到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从不同中找相同,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操作探知
(一)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1.师:说到图形,我们之前也认识过很多,请看。
(出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
师:认识吧?你认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预设一:所有学生都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是直观判断的,不一定准确,实践出新知呀,在同学们的学具袋里有这样一些形状的纸片,请同学折一折,看看你能发现点什么?
预设二: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来这个图形有争议,有争议是好事儿,关键是要用事实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才行。学具袋里有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想办法证明你的观点。
预设三:学生一致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说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从中间对折,它的两边不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在设计意图:在判别轴对称图形的环节中,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探后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里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争议。所以应该重点处理。因为需要判别的图形较多,小组间就分工合作,并把各自判别的图形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实现了小组间的互动,学生的猜测、观察、教师的质疑,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2.师: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意见?
(结合学生的交流辨析:“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两边一样”与“两边完全重合”的区别,修改补充板书,完成概念教学。)
3.师:那么,现在谁能再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生试说,师补充完整)
练习:(出示判断题)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汉字、字母和数字都看成图形,请找出每组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
(“22”重点讲一下,演示,再次强化意义。)
【设计意图:在这里面,有一个难点,就是“完全一样”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通过辨析“2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已经理解了。但是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出示五个图形——等腰梯形、圆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
师:看着这些图形,你还能想到什么?我先说一个我的想法好吗?虽然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谁知道老师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学生联想到直角梯形或一般梯形,师出示相应的纸片)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考已经越来越深入了,由一个梯形想到了整个梯形家族。
师:关于其它几个图形,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答,师随机点拨,引导辨析,进一步强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着这些图形,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图形从而想象到同类图形的特点,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想象其他图形,在辨别、争论中来完善对“轴对称图形”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认识对称轴,学习画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去掉平行四边形,
师:同样是轴对称图形,它们之间有不同点吗?
(预设一:学生想到面积或周长不同。师:说的是没错,这些图形我们曾经研究过它们的面积、周长以及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今天我们只从“对称性”的角度进行研究。
预设二:学生想到对称轴的数量不同。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4.师:观察屏幕,说说怎样画对称轴?学生交流画对称轴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5.请同学们拿出习题卡,做第一题。
⑴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6.师:同学们接着看习题卡的第2题:你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吗?
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画出另一半?
共同总结方法:先找到关键点(师生共同探讨找“关键点”的窍门),再连线。
7.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上画有图形。
师:这次没有格子的帮助,你还能找到关键点并作出另一半来吗?
预设交流方法:先对折,用针尖或笔尖扎记号即关键点,然后打开,连接各点即成。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吧(在黑板上画出小松树的一半),这一次既无格子,又不能折叠,要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你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对称轴”能够有更深入的认识,画图形的对称轴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在方格纸上画对称轴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给组合图形画对称轴和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脱离了方格纸想办法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再到黑板上如何画出图形的另一半,这一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三、总结下课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进一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有关的作图方法;从“对称”的角度对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它们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走一走,回头看,是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直线对折
完全重合
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