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下寒假:第九讲 小古文之勤学篇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下寒假:第九讲 小古文之勤学篇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20:18: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知识目标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小古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并领悟道理。
情感目标
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点,激发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同学们,看到上面的两幅图,你想到我们学习的那两篇课文呢?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读文
晓意
悟理
囊萤夜读①
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1、请用“/”划分文章朗读节奏。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讲了什么。
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有何感受?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④,还卒业⑤。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1、请用“/”划分文章朗读节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3、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有何感受?
练习一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④(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④闾(lǘ)里:乡里。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练习二

王冕好学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陇:田埂。②辙(zhé):总是;就。③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曷(hé)同“何”,为什么。
解释加点字。
窃入学舍:(

(2)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

(4)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
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
文中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颜氏家训》选段
夫①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②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chī
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凌:欺侮。③鸱枭(chī
xiāo):恶鸟名。
1、解释加点词。
(1)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
(2)轻慢同列(
)
2、文中画“
”的句子缺少一个标点,请你标出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5、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遽(jù)急忙,马上。②契:用刀刻上记号。
1.解释加点词。
(1)楚人有涉江者(
)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4.这个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说明了什么道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知识目标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小古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并领悟道理。
情感目标
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点,激发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同学们,看到上面的两幅图,你想到我们学习的那两篇课文呢?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译文: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个笑话。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读文
晓意
悟理
囊萤夜读①
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1、请用“/”划分文章朗读节奏。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讲了什么。
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有何感受?
答案: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肃敬勤勉、不知疲倦,(因此)知识广博且通晓学问。(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读书,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日夜不停地读书。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勤奋学习,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④,还卒业⑤。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是:这。
③方:正在。
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1、请用“/”划分文章朗读节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3、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有何感受?
答案:
1、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想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3、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练习一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④(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④闾(lǘ)里:乡里。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答案:
货物,钱资助
C
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秤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匡衡(凿壁偷光)
练习二

王冕好学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陇:田埂。②辙(zhé):总是;就。③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曷(hé)同“何”,为什么。
解释加点字。
窃入学舍:(

(2)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

(4)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
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
文中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1)偷偷地,私下
(2)离开
(3)依靠
(4)拿
2、
(1)傍晚回家,(王冕)忘记了自己的牛,父亲(得知后)生气地用鞭子打了他。
(2)这孩子想读书想得像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3、勤奋好学
《颜氏家训》选段
夫①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②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③(chī
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凌:欺侮。③鸱枭(chī
xiāo):恶鸟名。
1、解释加点词。
(1)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
(2)轻慢同列(
)
2、文中画“
”的句子缺少一个标点,请你标出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5、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就
(2)怠慢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像这样以所谓的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参考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别人自然像对仇人那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以所谓的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遽(jù)急忙,马上。②契:用刀刻上记号。
1.解释加点词。
(1)楚人有涉江者(
)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4.这个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渡
(2)从
(3)寻找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他的刻板、愚昧。
刻舟求剑
说明了做事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做事的道理。
[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作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