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下课时达标练习: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下课时达标练习: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8 20: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题组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根据实验,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B.毛巾、棉布、木板为运动的小车提供了不同大小的阻力
C.实验中必须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了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2.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 的距离如图所示,通过探究和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C.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1)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2)如果在没有摩擦力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长;(4)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5)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事实(1)(4)(5),推论(2)(3) B.事实(1)(4)(5),推论(3)(2)
C.事实(1)(2)(3),推论(4)(5) D.事实(1)(3)(2),推论(5)(4)
4.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做记号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接触面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让小车每次都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  。?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小车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可见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5.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三种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图乙是对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2)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3)推论: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          。?
(4)若要探究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应先后将小车从斜面上      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      (选填“同一粗糙”或“不同粗糙”)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
题组2 牛顿第一定律       
6.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原来的      ;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     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        状态。?
7.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 m/s、vB=2 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小球将竖直向上       ,速度大小为    m/s;如果小球在经过C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小球将    。?
8.一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
A.继续做加速运动 B.加速一段时间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D.做匀速直线运动
9.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得出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延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证明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题后反思
(1)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一切物体;(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中“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或”指两种状态只占其一,具体情况由外力消失瞬间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
题组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1.小芳荡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她将 (  )
A.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
12.如图所示,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细线断了且橡皮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橡皮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B.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突然停止运动
D.以上都有可能
1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一个大球a和一个小球b,它们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
A.一定相碰 B.不一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4.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地面以v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比较v1和v2的大小,则有(  )
A.v2一定大于v1 B.v2一定小于v1
C.v2一定等于v1 D.无法确定
15.如图所示,将用细绳悬挂在横木上的金属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可摆动至C点,若小球运动到B点的瞬间,细绳突然断裂且小球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
A.1 B.2 C.3 D.4
16.如图所示,将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若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铅球将会 (  )
A.竖直掉下来 B.静止在该点
C.仍会落在b点 D.沿着水平方向运动
17.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沿足够长的水平地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物体运动时,重力突然消失,请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简要说明你的推理过程: ?  。?
18.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事实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19.如图所示,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
(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答案详析
1.C 解析: 小车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改变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的表面上运动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受到的阻力不同,B正确;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大小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没有必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C错误, D正确。
2.C 解析: 水平表面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表明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故A说法正确。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则不会有力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永远运动下去,故B说法正确。从实验中我们分析出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阻力,由于阻力的存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速度,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小车所受阻力大,速度减小得快,小车所受阻力小,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我们推理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故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3.B 
4.(1)35.75(35.73~35.77均可) 
(2)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3)小 远 (4)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解析: (1)由图可知,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在35.75 cm处,故小车运动的距离是35.75 cm。(2)利用控制变量法,我们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3)我们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依次滑行得越来越远,则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4)利用科学推理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小车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可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1)B (2)慢
(3)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不同高度 同一粗糙
解析: (1)木块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的作用;
(2)在该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最小,木块运动的距离最远,由此可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在上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可以推理得出:如果小车在水平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因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取决于小车下滑时的高度,所以应将小车从不同的高度处释放,比较小车在同一粗糙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
6.运动状态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7.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静止
解析: 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vB=2 m/s),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保持这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即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 m/s;如果小球在经过C点时(vC=0),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保持这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即保持静止。
8.D 解析: 小车原来是运动的,当撤去拉力之后,由于水平面是光滑的,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小车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9.D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故A错误;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0.B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得出来的,B错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C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D正确。
11.A 解析: 荡秋千荡到最高点时,人的速度为零,如果此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人将保持静止状态。
12.B 
13.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运动,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小球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故它们一定不相碰。
14.C 
15.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永远运动下去;小球沿弧线摆动至B点瞬间,小球仍有一定速度,此时若小球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球的运动状态将不再改变,因此小球将沿轨迹3做匀速直线运动。
16.D 解析: 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若此时一切外力消失,则铅球将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7.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重力消失时,物体所受支持力消失,摩擦力也同时消失,运动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8.(1)CAB  (2)没有对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进行描述
解析: (1)由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过程可知,他先研究了有阻力的情况,再假设出没有阻力时,小球上升高度的情况,最后继续推理得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伽利略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为CAB。(2)由笛卡儿的结论可知,他的结论只描述了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没有对静止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进行描述。
19.(1)小车、长木板 
(2)用力推着小车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撤去推力,小车继续在木板上运动。(答案合理
即可)
解析: 如果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小车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小车停下来不是因为不受力,而是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小车由运动变为静止。风吹树摇,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对树施加了力的作用,树由静止变为运动;风停树静,是因为空气阻力使树由运动变为静止。若没有空气阻力,树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他们二人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