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多种学具的操作,培养构造算法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位值图、双色片、数射线图、计算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手势表示)
50-40=
100-30=
16+30=
87-40=
77-6=
36-5=
师: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媒体出示位值图和算式)
小结:个位上的数相减,再把得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
也就是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二、探索新知
1、师:把36改成32,和36-5说说有哪些变化?
2-5不够减,要问10位去借,向这样的减法叫做“退位减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揭示课题)
32-5=(师板书),结果是几?(生:27)
师:是27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2、
我们有两种学具“位置图”、计算条片’(板书:位置图、计算条片)
你愿意用哪一种进行计算?选一种和同桌说说计算过程。
3、
汇报方法:(媒体出示)
(1)
利用计算条片
①先把2个减掉,32-2=30,再用30-3=27
板书:32-2=30
30-3=5
小结:先把个位上的数减去,减到一个整十数,再从整十数里减。
②
拿出10个计算条片和2个和一起,12-5=7
再把7和20合起来,20+7=27
(2)利用位值图
①个位上2-5不够减,
把十位上的一个小圆片拿走,改成10个小圆片放到个位上,(追问为什么“1”个变10个,答:1个十=10个一,这一步叫退一作十。)(板书:退一作十)
12-5=7,
20+7=27
把这个过程自己小声说一说。
生汇报。
师媒体演示最后出板书:我们可以用“退1作10”,因为1个十就是10个一,和个位上的2个小圆片合在一起,12-5=7,再做20+7=27。
师小结:①
可以先减到整十数再减;
②
先“退1作10”,把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去减数,再和十位上剩下的数相加。
4、练一练
师:任选一题,用退1作十的方法试一试,圈一圈、画一画,写清楚计算的过程。
媒体核对。
小结:个位不够减,我们退1作10,再去减减数,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
5、
师:我们的小伙伴也想了不少解决方法?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29(生自学,看书)我们想到了哪个小伙伴的方法,哪个小伙伴的想法没有想到?(小兔用了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再仔细看看学具不同,谁来说一说它是怎么跳的?
媒体出示,自己小声说一说计算过程。
媒体核对。
小结:数射线和但他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哪种方法相同?(计算条片都是先凑到十)
6、
数射线
练一练
任选1题,用我们学过先减到整十数的方法试一试。
小结:数射线上,我们都是先减到整十数,再从整十数里去减。
7、师:你们能自己编出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吗?
6、预设(生自出的模仿练习)81-8=
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学习单练习4.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口算练习。
53-9=
28-9=
36-6=
51-7=
47-8=
63-9=
55-9=
44-8=
23-8=
37-8=
81-6=
92-4=
2、
师:我们来玩分苹果的游戏。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算式,有些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算式中的加数存在着小秘密,能不能不计算直接找到结果相同的算式呢?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组,想想办法,很快地把算式结果相同的苹果分在一起。当音乐停活动结束。
(36-8、36-10+2、47-7-1、37-
9、51-1-3、35-7、51-
4、47-8、
11-4+40、36-6-2)
师媒体演示核对,生汇报找算式的策略或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算理:32-5=27
32-5=27
32-2=30
12-5=7
30-3=27
20+7=27
凑整十数法
退一作十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29页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上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章第
29
页的内容。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会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懂得“个位相加,十位不变”的原理,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知识经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但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整体上看我班37名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听课习惯、发言习惯、计算习惯良好,但探究质疑、合作学习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优化出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感悟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表达、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小圆片、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爱心义卖活动,编数学小故事。
问题解决,列式:5+2=
27+2=
27+5=
27+5+2=
追问:这四个算式中,哪些是我们小朋友可以口算的?那后两个我们为什么口算不了呢?
4.揭题并板书。【设计说明:通过讲故事以及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打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探究算法,分析比较
1.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27+5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瞧,费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小棒,小圆片,数射线,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你想选择哪一种学具呢?
你想用学具怎样来解决问题呢?
接下来请你们用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一:数数的方法,27往后数5个数得到32。
预设二:用小棒研究:先在左边摆27根小棒,再在右边摆5根小棒。左边的7根和右边的3根合起来是10根,30加2等于32。(请生上台演示,边说边放)
追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算的?30是哪里来的?(再来说一说)
谁的方法跟他是一样的?(举手)
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种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7+3=30
30+2=32
预设三:用位置图上的小圆片研究(请生上台演示,边说边放)
追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算的?(再来说一说)
谁的方法跟他是一样的?(举手)
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种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7+5=12
20+12=32
预设四:(27+3)+(5-3)=32
……
3.联系比较,总结算法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27+5的和,在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分拆一位数,先把一个加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分拆两位数,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结合板书总结算法)
小结:这些方法看似不同,其实我们都是借助旧知解决新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学会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讨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9+6=
36+8=
2.放炮仗
3.火眼金睛
73+(
)=8(
)
73+(
)=8(
)
4.生活中的数学
小胖买了一套衣服,上衣46元,裤子比上衣贵8元,裤子多少元呢?
【设计意图:练习1是基础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练习2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计算变得有趣起来;练习3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要求,对学生的有序思考也有一定的要求;练习4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谁来说说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7+5=32(元)
27+5=32
27+5=32
3
2
20
7
27+3=30
7+5=12
30+2=32
12+20=32
答:一共需要32元。
【设计说明】: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教材为载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设计时,我把“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作为本课的一条明线,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本课的一条暗线,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猜想、概括等学生亲历的数学学习活动,在两条线之间建立联系。
明线
数学学习活动
暗线
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两个算式
通过爱心义卖,让学生自己提问并列式
(观察,提问)
激发思维
(抽象)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摆小棒同桌合作进行探究
(实验,观察,概括)通过看数射线探究
活跃思维(归纳)
梳理两种计算方法的关系
看板书,学生讨论
(观察,概括)
深化思维(比较)
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层练习
(观察,分析)
发展思维(解题)
1.观察、提问———培养抽象能力
上课伊始创设“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自由提问,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提问得到:(1)书包和尺一共多少元?(2)书包和铅
笔盒一共多少元?列出算式:“27+2”和“27+5”。由于学生只会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实问题产生了碰撞,于是学生一定会想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同时,学生在经历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也就是经历知识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了生活常识的形式化与抽象化,进而使学生原有的、混沌的经验获得了系统化、数学化。
2.操作、归纳———注重语言表达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种计算方法的探究,我借助小棒图和数射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经历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中,自己概括出“先加个位,再加十位”和“先加到下一个整十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这一探究过程的目的不在于正确方法的得出,而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认识数学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各自的成功
3.分析、概括———深化学生思维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两种计算方法关系的梳理,通过黑板上的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理解两种计算方法的本质:尽管这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它们都是从个位加起。学生头脑中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方法,而是一个相互有关系的知识网。在综合练习中还设计了闯三关的游戏:(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2)放炮仗(3)火眼金睛。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并在自主选择中体会,做什么样的题目,选什么方法最合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深化了学生的思维。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小棒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目标导学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师:非常棒,大家都是认真好学的好孩子,下面两个孩子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非常的爱学习。我们也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师问: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回答)
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3.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
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2)
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4.师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35-2=
35-20=
二、学导结合,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师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
(1)独学:
让我们用小棒摆一摆,怎样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独学完后,学生汇报。
师说:老师这儿有个计数器,谁还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呢?
(2)对学:
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的说一说。
生:先算5-2=3,
再算3+30=33.
师:这位同学说的好不好?鼓励一下。谁还能再说?(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
(3)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4)
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35-2应该先算5减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练一练:(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57-4=
96-1=
25-3=
49-7=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5-20,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
(1)摆:拿出36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5根)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再算10加5得15)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师:结合板书过程,我们看35-20应该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练一练:(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69-40=
96-60=
42-30=
81-50=
3.
引导学生对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群学:请同学们讨论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的地方:
35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35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4、再次体会两位数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5.小结.
相同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点:
35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35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三、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1、课本69页做一做。
2、判断对错。
56
—
3
=
26
(
)
48
—
40
=
8
(
)
66
—
50
=
61
(
)
39
—9
=
30
(
)
3、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深化,当堂检测。
(一)、我会填。(必做题)
1、48-6=(
)想:把48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2、59-30=(
)想:把59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二)解决问题。
1、一年级(6)班有学生64人,有30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没参加的有多少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