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想当然”、“半晌”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作者的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见过杨桃吗?(出示课件,杨桃的图片),那有一位作家,一生发表作品无数,功成名就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些无不得益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老师、父亲给了他怎样的教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杨桃》,从而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学生跟写,齐读。)
二、研读重点,串讲课文。
(一)1、出示生字词,学生拼读。
2、初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感悟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课件出示,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找一找哪儿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3)引导体会“我”
的作画态度。
a、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引导交流。
出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预设学生的回答(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板书: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
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小结。如果我凭着自己的印象来画杨桃,就是父亲话中的?(想当然)
5、再读父亲的话,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教诲。
设计意图:抓住“我”
的作画态度,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实事求是精神。
(三)引导体会“同学们”的语言变化。
1、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估计学生能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
(2)这些标点符号,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自主朗读,指名读。
引导:“!”说明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呢?出示提示语: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地说。(吞吞吐吐、迟迟疑疑、支支吾吾、结结巴巴)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
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我们错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
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
(四)体会“老师”的神态变化。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得益于是谁的教育?
1、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
交流。(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
2、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解读“严肃”、“半晌”。
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
交流。(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等。)
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
学生放声朗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
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理解
“和颜悦色”。(“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自由读,比赛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
(五)理解老师教诲的另一层含义。
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而又有不同。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1、齐读老师和父亲的话。
2、交流。
相机板书:
尊重别人
相信自己
小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说的那句话的理解时,让学生写批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画杨桃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呢?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
1、盲人摸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2、苏轼《题西林壁》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3、小结。
尊重别人,相信自己。看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会一样。
板书设计:
11
画杨桃
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尊重别人
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