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34小题,共51分)
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着:
A显著地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形同的特色
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通常的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D单位GDP耗能量
3..我国近30年来,东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东部人才资源丰富 B区位优越,政策优先
C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D气候湿润,农业丰收
4..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湿润地区广,北方干旱地区广 B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C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D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北方
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中、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污染产业④高工资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读下图及各材料分析完成6—10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2002年12月27上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南水北调开工典礼主会场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6.南水北调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一环节施加了影响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A.京杭运河 B.丹江口水库 C 三峡库区 D 金沙江
8.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
A.A B.B C .C D.B和C
9、会对东线优质供水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建立污水处理厂 B.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
C.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D.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10.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12.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13.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14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16.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为18.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17---18题。
17.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面关于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是我国著名的“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9—20题。
19.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20.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
2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②形成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形成全美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电子工业大量迁入,形成了美国的第二个“硅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旅游资源开发 B.因为水力资源丰富,基本没有发展火电和核电
C.工业属于高耗能工业 D.田纳西河进行梯级开发后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23.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种类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碱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B_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有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有关我国北方河流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区河流易发生水灾的原因是降水量大
B.治理黄河,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挖掘人海新河
C.治理海河,主要是在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人海新河
D.目前我国北方的河流已得到根治
(左图)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右图)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26~30题.
26、甲区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的最大产区是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27、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农药
C.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28、右图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29、一般情况下,右图中河流
A.只有春汛 B.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只有秋汛
30.对鲁尔区的改造,正确的措施是
A.进一步加强煤炭、钢铁两大产业的建设 B.进一步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中心的交通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大力整治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
31.下列关于鲁尔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西北临北海
C.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只是不能直通海洋
D.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衰落的两大工业部门是煤炭和钢铁
3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 D.铁矿石储量丰富
34、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二、综合题(49分)
36、读下图,回答:(15分)
⑴图中虚线自东向西所经过的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4分)
⑵西气东输工程给西部和东部分别带来什么影响?(4分)
⑶西电东送工程中,全国有北、中、南三条线路,请说出北线与中线各主要依靠何种能源产生巨大的电能输出,电力各输往哪一个主要工业区(4分)
线路 依靠能源 输往工业区
北线
中线
⑷箭头C代表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向它的周边转移,请分析其原因?( 3分)
37.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9分)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38.读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A是 带, C是 带,D是 带, F是 带,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 特征。(5分)
(2)简述A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1分)社会经济条件是 。(1分)
C农业带种植的农作物是 小麦(冬或春)。(1分)
(4)图中五大湖区是美国重要的老工业区,是在 (矿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工业区内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城市)(2分)
(5)保护性耕作的方式有 、 、 等。(3分)
39、雄浑挺拔的中国西部,一条大江出雪山,越峡谷,浩浩荡荡奔流到海。这就是流淌数百万年、孕育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长江流域既有“先天丽质”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风”的一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不复存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将土层冲刷殆尽,使土地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水土流失犹如一种慢性顽症,强烈侵蚀着万里长江的肌体健康,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成为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12分,每空1分)
(1)、长江发源于 高原,注入 海。
(2)、图示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3)、图中水利工程A是 ,水利工程A建设的首要目标是 。
(4)、试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5)、长江流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
A、水资源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B、煤矿 石油 水能
C、天然气 石油 铁矿 D、水能 铁矿 水资源
(6)、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5ADBAB 6-10CAACB 11-15BCDBD 16-20ACDDD 21-25ADDBC 26-30CBABB 31-34DDDC
36⑴森林---草原 -----荒漠 降水由东向西递减.
⑵西部:A有利: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B不利: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东部:A有利:①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大气质量
⑶
线路 依靠能源 输往工业区
北线 煤、水电 京津唐
中线 水电 沪宁杭
⑷答:因为:
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
周边地区劳动力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也很丰富;
有利于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异
37(1)答案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38⑴乳畜 小麦 玉米 棉花 地区专门化
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市场广大
冬 ⑷煤铁 底特律 ⑸略
39(1)青藏高原 东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三峡工程 防洪
(4) 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 A
(6)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提高流域的开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