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第二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张秉贵,了解一下他的“一团火”精神。
新课导入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
2.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3.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4.体会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奉献精神。
学习目标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作者简介
了解张秉贵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
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背景及解题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张秉贵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燕京第九景”。
2.解 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意是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
文体知识
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物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熙熙攘攘
桃酥
凌辱
腻
够呛
吆喝
rǎng
sū
líng
nì
qiànɡ
yāo he
字词知识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熙熙攘攘
全力以赴
心神不定
感人肺腑
和颜悦色
座无虚席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指情绪不安定
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阅读课文后,将图中①~⑦处填写完整。
整体感知
②__________________
体贴入微,热情
受尽压迫和凌辱
“火”
表现
原因
反响:赢得了⑦____________
广大顾客
各地群众
刻苦钻研商品知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经历
解放前
解放后
翻身谢党恩
一件事让他触动
一件事让他受到教育
①________________
不因私事让顾客不顺心
对抱孩子的顾客
对赶火车的顾客
对气呼呼的顾客
……
③___________________
受国民党兵痞欺负
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
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
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
爱戴和尊敬
1.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部分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的是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的是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
精读课文
2.“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
(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3.“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这两段所写的张秉贵的工作表现,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而这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是分不开的。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也是工作表现,但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
4.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画线部分的作用。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1.这篇这篇通讯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释。
本文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布局,先采取特写式镜头描绘张炳贵工作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张炳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接着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剖析,张炳贵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最后讲述张炳贵,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探究提升
2.张炳贵的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客观原因:①主人翁地位的确立是他的思想、信念发生变化的动力,②顾客、同事的帮助与党的教育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主观原因:①思想、信念的不断升华使其由自发地做好工作转入自觉的行动,②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其苦练本领,注重服务工作的每个细节。
3.关于张炳贵的服务精神,有的人认为需要坚持贯彻,有的人认为已经脱离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观点一,需要坚持贯彻。“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点二,这种精神已经与当今时代脱节,张炳贵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都比较困难的时期,物质匮乏,他的那些品质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像张敏为那样的热情可能,是现代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本文通过叙述张炳贵辛勤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展示了张炳贵成为全国劳模的原因,肯定和赞扬了张炳国一团火的老母亲是深刻的揭示了制度优越的政治话题,以及胸怀大格局,爱岗敬业必将平凡为伟大等人生的哲理。
课堂小结
齐读下面的诗句,结束本课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