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2小魔术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2小魔术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28 10: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魔术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小魔术师》的教学内容。本课是计算机画图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技巧,以此来简化画图的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掌握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善于摸索探究的年龄。他们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接受有趣的教学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以人为本,利用适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创编故事激发兴趣,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和开展练习,使学生乐学、想学。三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他们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己经掌握了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认识桌面、图标等基本知识,并能熟练的进行汉字输入、保存文件、使用画图软件绘图等计算机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安排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复制”和“粘贴”菜单命令的作用,能灵活运用这两条命令进行_??????_制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尝试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制”和“粘贴”命令的操作要领;在交流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质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帮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复制”和“粘贴”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剪贴图形的方法进行_??????_创作。
四、教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创设情境”等方法。通过创设小熊请客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情境中学习操作,在情境中熟练操作,小熊请客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使教学内容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本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演示操作等学习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看书、实际操作、小组研究交流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编故事,导入新课;(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三)创作作品,拓展新知;(四)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一)创编故事,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如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故事,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精编了小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非常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一起。这不,今天,小熊要请客(教师出示课题),小熊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它们是谁呢?看,它们来了!”通过出示小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教学也就轻松多了。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任务驱动”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我精编了几个任务小故事,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任务故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完成任务。
本环节设计了一个故事小任务:“小熊的好朋友都到齐了,我们到餐厅里看一看。请同学们帮助小熊把餐厅的凳子摆放好,要完成这个故事里的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一边看书一边操作、在探究中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演示学会使用“矩形选定工具”、 “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来学会移动图形的操作方法。(板书:移动图形:选定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但通过操作后问题也来了,餐桌上的食物只有一份,怎么办?学生们的思维都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此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互相交流、尝试操作等自主探究的自学方法初步掌握图形的复制,由于复制图形的操作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教师请出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并且指导学生多次练习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板书:复制图形:选定——编辑复制——编辑粘贴)由于复制的方法不只一种所以教师提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演示操作总结出另外两种复制的方法。(板书:选定——ctrl +拖动 选定——右键复制——右键粘贴)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新授的知识点,从而也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创作作品,拓展新知
小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信息技术课堂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想象,通过创作的作品表现出来。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学会的操作方法创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出示课件,观察图片中的问题,用本课学习的方法把图片补充完整,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得到熟练掌握图形的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方法,也巩固了本课所学会的操作内容。
(四)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学生创作后,互相欣赏、展示优秀作品,学生互评。通过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创作水平。学生通过创作作品,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把整节课的重难点明确的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纵观本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信息技术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做到手动口动脑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