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5
革命精神 代代相传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南朝,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律、崖”等4个字。
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课文。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预 习 读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小秘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的总起句,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以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
说明红军翻过的山多,涉过的水多。
概括出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乌蒙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夸张
对偶
比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暖一寒,对比更加突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下面的问题。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七律·长征》中的“七律”表示词牌,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而“长征”则表示标题。( )
2.“五岭逶迤腾细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一词精练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一切艰难险阻。( )
4.这首诗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
5.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
√
√
×
×
√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