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11: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做一做:通读选文,结合注释,掌握如下文言知识。
1.疑难字音
恶乎长( ) 塞于天地( ) 气馁( ) 慊( ) 闵( )
揠苗( ) 丈夫之冠( ) 畎亩( ) 胶鬲( ) 孙叔敖( )
拂乱( ) 拂士( )
通假字
行有不慊于心 ( ) 无若荣人然 ( )
往送之门,戒之曰( ) 曾益其所不能 ( )
困于心,衡于虑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古今异义词
今日病矣 ( 古义: 今义: )
丈夫之冠 ( 古义: 今义: )
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正:而勿正,心勿忘( )
以顺为正者( )
立天下之正位( )
于:于:则塞于天地之间(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戒:往送之门,戒之曰( )
必敬必戒( )
焉:必有事焉( )
是焉得为大丈夫( )
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无若宋人然(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词类活用
以其外之也( ) 以顺为正者( )
丈夫之冠也(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文言句式
①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
②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④管夷吾举于世,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世( )
二、译一译:细读选文,疏通文意,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
②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③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三、忆一忆:回想自己印象中的孟子与《孟子》
孟子其人(见教材P40)
孟轲(约前372—约前2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景仰并弘扬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又一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好辩而善辩,言辞激烈,富有气势。收过不少门徒,率领他们游说各国。由于各国以力相争,他却倡导以德为王,言仁义而不言利,终不能被任用,于是退而著书。
孟轲的思想本于孔丘而有所发展,主张施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的小康景象。“民贵君轻”是他的著名论点,他对当时某些统治者虐民行为提出尖锐批判,基于宗族统治集团利益对君主个人绝对权威表示否定。
《孟子》其书
《孟子》为古代“四书”之一(《论语》《大学》《中庸》),有《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吿子》《尽心》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由孟子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但已有较大发展,围绕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辩性强。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文学性最强。其散文特征有:
一是长于譬喻。《孟子》论辩中巧用比喻,以具体生动形象表现抽象道理,其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贴切深刻,如“五十步笑百步”。同时也有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
二是气势浩然。《孟子》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势,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笔势咄咄逼人,如长河大浪喷涌而出、酣畅淋漓。
3.背诵集锦
①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议一议:研读选文一、二则,小组合作,思考如下问题。
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具备什么人格特点?
2.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该如何获得?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有关“浩然之气”“大丈夫”的正反现象。
五、写一写:《我眼中的“大丈夫”》或《“浩然之气”之我见》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把自己有关“浩然之气”“大丈夫”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其它同学们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