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青岛2011课标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83-84页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有条理整理信息的重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与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学习活动中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课件,微课
学具准备: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交朋友吗?老师今天就带来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位新朋友有什么话要告诉我们?
播放微课《牛蓓蓓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蓓蓓吗?它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信息?
预设1:蓓蓓满月时比出生时体长增加了0.1米。
预设2: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0.98米,比满月时增加了0.22米。
教师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明确蓓蓓说的“体长”指的是“身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把克隆牛蓓蓓拟人化,并做成动画,让学生们更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探秘,提出猜想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组数学信息,你会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等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师:“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更有研究价值,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明确要研究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
(注:探究单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写横式或递等式,右边写相对应的竖式)
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在探究单上写出自己的解法。
教师巡视全班,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下学生的解法进行展示,并请该学生进行汇报。
预设1:列分步算式,0.98-0.22=0.76(米),0.76-0.1=0.66(米)
生1:我是先求出满月的体长,根据已知条件,满月的比出生的增长了0.1米,所以再用满月的减去增长的。
预设2:列综合算式,0.98-0.22-0.1
=0.76-0.1
=0.66(米)
生2:先求“蓓蓓”满月的体长,再求出生体长。
师:老师注意到你列的竖式比较特别,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的?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师:这种列竖式的方法确实比分成两个竖式要方便很多。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同学们也根据情况可以使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
预设3:列含有括号的综合算式,0.98-(0.22+0.1)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先算出出生后体长一共增加了多少:0.22+0.1 再用百天后的体长减增加的就得到了出生的体长。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意识的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运算顺序。让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对学生努力探究结果的肯定;其次,不同的方法能启发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在分享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不同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更加清晰。
(三)合作交流
师:仔细观察后面两种做法,它们的计算过程为什么不同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预设1:我们小组的同学发现,这两个算式一个含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有括号的是先计算括号里面的算式,没有括号的就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预设2: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发现,根据题目的意义就能知道先算谁再算谁。
预设3:我们小组发现,这两道小数运算的运算顺序其实和我们之前学习整数运算顺序一样。
师:我们通过说算式的意义知道先算谁再算谁,又通过进一步探讨发现这两道小数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加减运算顺序一样。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一个猜想: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过程中,既要提醒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探究,验证猜想
(一)合作探究
师: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的牛蓓蓓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帮助我们解决。
请在探究单上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下刚才我们猜想的结论正确吗?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给学生自主验证,结合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二)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请出小组来汇报。
预设1:我们组的列式是:0.81+0.16-0.78 理由是先求出百天的身高,再减去出生的,就得到要求的。也就是先算“+”,再算“-”。具体的算法如下:
0.81+0.16-0.78
=0.97-0.78
=0.19(米)
预设2:要求“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的身高增加了多少,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满月比出生时身高增加了多少,再加上百天比满月增加了多少。具体的算法如下:
0.81-0.78+0.16
=0.03+0.16
=0.19(米)
(三)总结规律
师:通过对比他们的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算式是先算0.86+0.16,第2个算式是先算0.81-0.78,也就是说只有加减混合运算时,谁在前面就先算谁。
师:这又一次的验证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促进学生对这种基本问题模型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训练
下面的计算有错吗?请你说一说。
(二)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从“动口”和“动笔”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题是动口,说出题目对错并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第二题是动笔,计算比较简单,但后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为下一节课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做好铺垫。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蓓蓓”还有话跟我们说,大家来听一听,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微课内容是对“克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克隆的作用和我国在克隆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受数学知识和现代科技的联系。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和启发?
预设:今天我学会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预设:我了解了克隆的很多知识。
预设:我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
结束语:同学们,小数的运算和整数的运算还有很多相通之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去研究一下,说不定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更多秘密!
?【设计意图】学生们谈自己的收获和启发,把数学知识进行沉淀内化,在回顾本课的学习中既联系到之前的知识,同时对今后会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展望,达到“课虽尽,意犹浓”的境界。
【教学反思】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作为一节中年段的计算类型新授课,本节课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又要避免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趣味情境与数学内涵
跟课本仅有的几幅情境图不同,本课我大胆将克隆牛“蓓蓓”作为学生们的学习小伙伴,贯穿整一节课的学习。以动画和声音将“蓓蓓”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蓓蓓”的参与,或介绍,或提问,或鼓励……将情境内容用好用足。在“蓓蓓”的陪伴下,数学知识的教学也如行云流水般展开,例如:一开始“蓓蓓”把自己的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练习时,蓓蓓鼓励学生们“牛刀小试”;到了课堂尾声,“蓓蓓”介绍了克隆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们扎实学好数学知识等,可以说,处处体现数学内涵。
(二)横式计算与竖式计算
这节课需要学生列出横式算式,这些横式并不能通过口算很快得到结果,所以需要学生同时进行竖式计算。为此,我设计了“左右分开,同步进行”的探究单,学生在左边写出横式或者递等式,右边列竖式计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的时候,同步展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事实上,列两步计算的竖式作为本课知识点之一,这样设计的探究单更能让学生在课堂汇报和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
(三)算式含义和运算顺序
在具体的情境里,每个算式以及算式的步骤都自身的“含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理解情境的意义,并且弄明白每个算式的含义,使得每个运算步骤都有“意义”可依据。例如:0.98-0.22是表示满月时的体长,0.22+01是表示百天时比出生时增加的体长等等。从一开始的分步计算,到后面的综合计算,学生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都有一个具体生动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再探讨小数加减运算顺序,从数学计算的角度去看待算式,从而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四)数学知识与现代科技
本单元以“奇异的克隆牛”为单元情境主题内容,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本课沿着这个主题研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自然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然而,“克隆”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国家克隆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学生们难免会产生许多疑问,虽然这些问题也可以从其它很多渠道了解,但是我在执教本课时,制作了相关的微课。从课堂效果来看,精彩的视频既初步回答学生们的疑问,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现代科技的兴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