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语文下册?第一周达标测评卷——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zhòu?yè
gēng?yún
sāng?shù
fú
xiǎo
(
)
?
(
)
(
)
(
)
ニ、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玉磬(?qīng?qìng)
涟漪(yī
qī)
陂塘(pō
bēi)
三、比一比,再组词。(6分)
耘
(
)
晓(
)
局(
)
纭
(
)
浇(
)
昼(
)
多音字组词。(6分)
gōng(
)
héng(
)?
xīng(
)
供
横
兴
?
?gòng(
)
?hèng(
)
?xìng(
)
五、填空。(13分)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展开了一幅典型的江南农忙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____________
之情。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古诗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
3.《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4.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9分)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12分)
1.也傍桑阴学种瓜。(
)
A.靠近
B.临近
C.依靠
2.短笛无腔信口吹。(
)
A.强调
B.曲调
C.器物中空的部分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脱”的意思是(
)。
A.脱落
B.取出
C.脱离、逃离
(2)“钲”的意思是(
)。
A.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B.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句中。
A.村庄儿女各当家
B.忽作玻璃碎地声
C.童孙未解供耕织
D.山衔落日浸寒漪
(1)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满池塘水满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中的绩麻的解释是(
)。
A.一种食物
B.一种植物
C.把麻搓成线
6.比较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是(
);表现童稚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七、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描写了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玻璃是一样的。(
)
3.《村晚》中前两句写山村晚景,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八、阅读理解。(23分)
(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12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句中生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解:理解,懂得。
B.供:从事。
C.傍:傍晚。
2.诗人用一个“__________”字,就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2分)
3.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別在做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四联诗句,写出你想到的情境,体会其中的乐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也描写了孩子劳动的情境,诗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和本诗中哪句描述的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居初夏午睡起(11分)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録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3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的极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25分)
童年的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也许不知道,可现在想起来就会觉得好笑。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试着写出来吧。
参考答案
一、昼夜
耕耘
桑树
拂晓
?二、qìng
yī
bēi
三、耕耘
晓得
局面
纷纭
浇水
白昼
四、提供
横格
兴奋
供奉
蛮横
高兴
五、1.范成大
喜爱、向往
2.杨万里
3.雷震
4.(1)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在茂密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2)放牛回村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3)清晨,孩童将金属盆里的冰凿下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敲。
六、1.A2.B3.(1)B(2)B4.(1)B(2)A(3)D(4)C?5.C?6.C?B
七、1.√2.×3.√4.×
八、(一)1.C
2.学
3.诗中描写了村庄女儿和童孙;他们分别在九耕田绩麻和学种瓜。
4.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有趣。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燊阴学种瓜。
(二)1.梅子
芭蕉
柳花
2.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3.“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四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