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12:3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套中人
契诃夫
目录
作者简介
“套”为何物
结婚—套中人之死
套子VS自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The Part One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俄)契诃夫与(美)欧·亨利、(法)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套子”——探究思考
The Part Two
本篇小说又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请你找一找,主人公别里科夫装在哪些套子里?
用具
衣着
套鞋 雨伞 大棉衣 黑眼镜 棉花
表套 刀套
出行
居所
马车车篷
卧室箱子 帐子 被子
有形的套子
“套子”——探究思考
The Part Two
生活习惯
职业
思想观念
语言
各种禁条忌讳 奶油煎的鲈鱼 不用女仆
古代希腊语教师
只相信政府告示和报纸禁止的事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无形的
套子
“套子”——探究思考
The Part Two
“套中人”,套子究竟指什么?
套子:限制人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等。
结合小说写作的社会背景,套子指沙皇俄国禁锢人们思想、约束人们行为的高压专制制度与法律条令。
“套子”——探究思考
The Part Two
背景补充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套子”——探究思考
The Part Two
套住了自己——
套住了他人——
把自己套死
“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可悲、可笑、可厌的一生。
为什么别里科夫可以辖制中学十五年?
封闭、保守、胆小、多疑、维护现行秩序、害怕一切变革
沙俄高压专制、进步分子的软弱性
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结婚——套中人之死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别里科夫结婚,是出于真爱吗?结合文本来分析。
他的结婚对象瓦连卡是个怎样的人?
长得也高,身材匀称,黑眉毛,红脸蛋,一句话,她简直不能说是姑娘,而是蜜饯水果,活泼极了,谈笑风生,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老是哈哈大笑。
漂亮、活泼、开朗——
与别里科夫完全不同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
波折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根据小说对漫画的描述,
请你来配个图。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事件
神态
语言
性格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事件
神态
语言
性格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有这么多歹毒的人
胆小怯懦
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呆住
大为震动
心神不定,打哆嗦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顽固保守,
僵化落后
惧怕新事物
脸色苍白,
心慌意乱,
恐怖的神情
自称正人君子,
消遣不成体统
政府没发通告,
对当局应当尊敬
向校长报告
拥护现行秩序
自私虚伪
朝廷鹰犬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有人提出三种可能,你赞同哪一种?
(1)因为“结束了预想的婚事”,生活对他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悲痛、伤心过度而死。
(2)这样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时就战战兢兢地活着的别里科夫,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怕……漫画事件只是使他“难堪”,而这件事却使他“无地自容”,因此恐惧而死
(3)他“满心害怕和憎恶”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满恐惧,“通宵做噩梦”,他想挣脱孤僻的“套子”要结婚,结果未婚妻的弟弟柯瓦连科摔他,未婚妻华连卡笑他,可以说,此时他已经对社会生活感到无比绝望,最终杀死了自己。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开放讨论:
1.婚姻对别里科夫而言,是摆脱套子的方式,还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又一个套子?
2.如果别里科夫和卡瓦连结婚,你觉得故事会如何发展?
“结婚”——套中人之死
The Part three
别里科夫的悲剧,既有社会时代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局限。
形象的双重性
沙皇专制的鹰犬,保守的卫道士
专制制度的牺牲品受害者,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套子VS自由
套子VS自由
The Part four
课文最后两段说了什么?
一个套中人死了,还有千千万万套中人活着。
只要有一点点自由的影子,只要有可以享受自由的一线希望,人的灵魂就会长出翅膀。
小说真正的结局
“问题就在这儿,”伊凡·伊凡内奇说着,点起了烟斗。 “将来还会有多少套中人啊!”布尔金重复道。
中学教员走出板棚。这人身材不高,很胖,秃顶,留着几乎齐腰的大胡子。两条狗也跟了出来。
“好月色,好月色!”他说着,抬头望着天空。
已是午夜。向右边望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子,一条长街伸向远处,足有四五俄里。万物都进入寂静而深沉的梦乡。没有一丝动静,没有,一丝声息,甚至叫人难以置信,大自然竟能这般沉寂。在这月色溶溶的深夜里,望着那宽阔的街道、街道两侧的农舍、草垛和睡去的杨柳,内心会感到分外平静。摆脱了一切辛劳、忧虑和不幸,隐藏在膝陇夜色的庇护下,村子在安然歇息,显得那么温柔、凄清、美丽。似乎天上的繁星都亲切地、深情地望着它,似乎在这片土地上邪恶已不复存在,一切都十分美好。向左边望去,村子尽头处便是田野。田野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沐浴在月光中的这片广表土地,同样没有动静,没有声音。
“问题就在这儿,”伊凡·伊凡内奇重复道,“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拥挤不堪的城市里,写些没用的公文,玩‘文特’牌戏--难道这不是套子?至于我们在游手好闲的懒汉、图谋私利的讼棍和愚蠢无聊的女人们中间消磨了我们的一生,说着并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不是套子?哦,如果您愿意的话,我现在就给您讲一个很有教益的故事。”
“不用了,该睡觉了,”布尔金说,“明天再讲吧。”
两人回到板棚里,在干草上躺下。他们盖上被子,正要朦胧入睡,忽然听到轻轻的脚步声:吧嗒,吧嗒……有人在堆房附近走动:走了一会儿,站住了,不多久又吧嗒吧嗒走起来……狗唔唔地叫起来。
“这是玛芙拉在走动,”布尔金说。
脚步声听不见了。
“看别人作假,听别人说谎,”伊凡·伊凡内奇翻了一个身说,“如若你容忍这种虚伪,别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你只好说谎,陪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哦,您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伊凡·伊凡内奇,”教员说,“我们睡觉吧。”
十分钟后,布尔金已经睡着了。伊凡·伊凡内奇却还在不断地翻身叹气。后来他索性爬起来,走到外面,在门口坐下,点起了烟斗。
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五日
套子VS自由
The Part four
人生而自由平等,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套子VS自由
The Part four
“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都在谈聪明话,人们不过是吃饭而已,仅仅在吃饭时,他们的幸福就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契诃夫
真正的勇敢是看透这个世界有多糟糕,却依然热爱生活。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