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江
花
月
张若虚
夜
学习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并把握诗歌情感。
2.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3.熟读成诵。
扬州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张若虚
“孤篇压倒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古今评说
体裁介绍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是这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春江花月夜
1-8句: 月下之景
9-16句:月下之思
17-36句:月下之情
景物之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
3.人生若朝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哀而不伤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总
写
思
妇
游
子
两
地
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妇: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为抒情说理提供背景;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
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叶摇情满江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诗歌中的景、理、情是如何完美融合在一起的?
拓展分析
巩固练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景理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颔联首联写景,颔联在景中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后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
家
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