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32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32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21: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
特征
梁思成
上海
西安
武汉
成都
天津
沈阳
北京
香港
北京天坛
北京故宫
滕王阁
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华大学教授,融会古今,学贯中西,一生留下众多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保护、城市规划、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等学术领域,而且广泛涉及建筑美学领域。

建筑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 建筑学家
预习检测文学常识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音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帷幕( ) 屋脊( )
接榫( ) 穹窿( )
埋怨( ) 埋葬( )
翘起( ) 翘首以盼( )
点缀( ) 辍学( )
厦门( ) 高楼大厦( )
角色( ) 凤毛麟角( )
门槛( ) 直栏横槛( )
哺育( )
预习检测正音
帷幕(wéi) 屋脊(jǐ)
接榫(sǔn) 穹窿(qióng)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厦门(xià) 高楼大厦(shà)
角色(jué) 凤毛麟角(jiǎo)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哺育(bǔ)
字音 字形
1、下列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墁(màn)地 斗拱(gǒng) 房檩(lǐn) 接榫(sǔn)
B.柁(tuó)墩 蚂蚱(màzha) 戗(qiàng)兽 水榭(xiè)
C.穹(qióng)隆  蒙(mēng)骗  提(dī)防  唱和(hè)  
D.纯粹(cuì)   缅(miǎn)甸  潜(qián)力  脊(jí)背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轩榭 殉情 额坊 勾心斗角
B. 琉璃 厢房 遵循 鳞次栉比
C. 浮雕 蚂蚱 仓檩 喧宾夺主
D. 翘首 矜持 维幕 美仑美奂
D

B
析题
?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一、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特征。(注意提取每条特征的要点)
(一)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武汉归元寺
斗拱
在柱梁交接处 层层挑出
斗(方木块)拱(弓形短木)
在柱梁交接处 层层挑出


1立柱横梁构成的木材结构。
2除立柱以外的整个上层木结构就是举架,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弯曲面,使得四角翘起。
二、在介绍九点基本特征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法”是指什么?
“文法”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它们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代代沿用的惯例。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矩)
说明了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基本特征。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三、写作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
建议:要继承优良传统。
——怎样保持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梁思成很关注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这个问题?
背景: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铁路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
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20世纪50年代, 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声痛哭。
拆后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他为什么主张新建筑要继承优良传统?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五十年之后同样的事件一再重演!!
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
2、我们现在建造新建筑应该怎样设计?(即怎样使新建筑继承优良传统)
四、思考:
“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隐喻天地交泰 。
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
中国馆
有些建筑超凡脱俗,以超越人类言语的方式,滔滔诉说人类的愿望,使我们希望与过去相连,从历史中创造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事物,并讲述给我们的后人。
——建筑评论师保罗·高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