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48张)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48张)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00: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俄)契诃夫
装在
套子
里的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契诃夫是一位无以伦比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三姐妹》《樱桃园》等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巨匠
契诃夫
(1860——1904)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
  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代表作
(法)莫泊桑
以小见大,情理之中
(俄)契诃夫
(美)欧·亨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时期。当时,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整体感知: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序 幕
尾 声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故事主体)

漫画事件(6——10)
开端
骑车事件(11-17)
发展
与华连卡弟弟的斗争(18-36)
高潮
结局
(1-5)
(6-37)
(38-40)
理清文章思路? ? ? ?
婚事失败(37)
别里科夫 华连卡

布尔金(我) 柯瓦连科
理清人物关系
同 事
“情侣”
姐 弟
同 事
默读第一部分,讨论:
人物形象分析
1.找找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这些“套子”可以看出别理科夫哪些性格特点?
(一)分析第一部分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生活习惯:
(有形的套子)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①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思想观念:
(无形的套子)
②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③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④禁闭、开除学生
现实的逃避者
顽固保守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制度的
沙皇卫道士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住处
出行
穿着
用具

套子
衣着打扮
生活习性
言行
思想
封闭
胆小多疑
保守顽固
维护旧制度
问题探究
别里科夫为什么会被装进套子里?
这个套子又指什么?
别里科夫被谁装进了套子里?
小说的时代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小说的时代背景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的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反动可怕的卫道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牺牲品
?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的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契科夫
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指的就是所谓的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人民不必担心战乱会影响到自己头上;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指的就是战争的出现、朝代的更换,这时受苦的往往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鲁迅的《灯下漫笔》。
桎梏中的失芒者
——给别里科夫
风在高处,怒号下的世界是安静的
太阳,在风的更高处
投下失芒人的影子,没有温度
当墨水滴下,覆盖了你手中的公文纸张
你的“彩色世界”,已然退却
当自行车上的欢笑声落在车轮碾过的痕迹上
你那神圣之雪山,轰然崩塌了
当一只知更鸟,衔着玫瑰飞来
在你那光滑的黑色大衣上,无处落脚

作业布置
别里科夫死了,人们都在墓园里为他送葬,却发现他的墓碑上什么也没有留下,请你为别里科夫写一段墓志铭。
第二课时
(二)分析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小说重点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围绕这一点,作者一共选取了哪几个事件?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2.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体现了别里科夫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事件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事件
当面交锋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难堪极了
胆小怕事
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
虚伪保守,因循守旧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其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别里科夫
华连卡
结 婚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胆小多疑
保守怀旧
4.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形象?
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了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华连卡姐弟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1.别里科夫这么一个人,他的死却使人觉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为什么呢?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三)分析第三部分
  别里科夫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2.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一句话。
别里科夫人物形象:
1.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害怕变革、顽固保守、诚惶诚恐、自欺欺人的伪君子 ;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套子”内涵:
禁锢心灵和自由的,守旧的思想束缚。
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特征及婚事的失败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形象,批判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表达了对自由的呼唤。
总 结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合作讨论
在文学作品或者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套中人”?你如何看待这些“套子”?
(一)请就你最感兴趣的一点谈一谈。
1.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套子”
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套子”的,例如鲁迅《呐喊·自序》中的“铁屋子”,钱钟书《围城》中的“围城”等。请结合你对相关作品的了解,加以比较。?
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套子?你是怎样看待它们的呢?将你的思考成果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请以?《谈谈现代社会的套中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课后作业:
2.身边的“套中人”与他们身上的“套子”
寄语:
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无论外界给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只要内心还有一线阳光,心灵就不会荒芜。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来无论是功成名就,位高权贵,还是平平淡淡,都是在走出自己设置的“套子”后,踏踏实实拥有的。
作业: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有很多“套子”, 请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套子的看法。
赏析示例1
1.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赏析:用了漫画夸张的手法,突出他荒唐可笑的外貌特征,嘲笑他保守封闭,逃避现实的性格特点。
赏析示例2
2.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赏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的胆小和虚弱。与他白天辖制全城的人形成对比,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
赏析示例3
3.“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赏析:判断是荒诞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荒谬的言论与一本正经的口吻,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强烈的讽刺。
4.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赏析示例4
赏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写出别里科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维护自己面子的性格特点。揭露了他腐朽丑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