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5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3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5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3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00: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鹞[yào]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背景
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文体常识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回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议论文) 《出师表》《陈情表》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马说》
3、记,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记叙文)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4、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陋室铭》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兰亭集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6、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阿房宫赋》
7、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六国论》《过秦论》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题】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正音】
cháng

zài
13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思什么?
为什么思?
怎么思?结果如何?
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文,理清第一段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源而欲流长者也。

使……稳固
疏通、深挖
树的根
德政与信义
明智的人
最愚昧无知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行节俭
掌握帝王的重权
在天地间有重大地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希望
治理的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比喻
对比
第 一 段
排比
合作释疑一:分析第一节论述结构
当堂训练
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木(cháng)之长者 浚(jùn)其泉源
B.虑壅(yòng)蔽 正身黜(chǔ)恶
C.克终者盖(gāi)寡 董(d?ng)之以严刑
D.垂拱(g?ng)而治 仁者播(b?)其惠
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虽董\之\以严刑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代\百司\之职役哉
D
A
第二课时
魏 征
【学习目标】
1、积累第二、三段中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2、理解“十思”的积极意义。
自学指导
研读课文,理清第二段文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
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有的

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
轻视别人
监督
威吓
苟且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只是人民(的力量)
应当
深切的
递进
转折
陌生人
感念
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自学指导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 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
3 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比喻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
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
以黜恶;
建造,兴建

斥退奸恶小人
如果真的能够看见想要的东西
使……安宁
谦虚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网三面,留一面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使动,使……端正
假设连词,(如果)真的
以(之)为
自学指导【研读课文,理清第三段文意】
句首反问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名-动 做国君
想到
约束,修养
骄傲,自满
意动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疏忽大意吗?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想到三面驱赶,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想到谗佞小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
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
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
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
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施加恩泽
使动,使广大
恩惠
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天下
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的高兴而错误地奖赏
选拔
诚信的人
管理
无:同“毋”,不要
形作动,想尽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献出
颐养
为什么一定
毁坏,减损
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役使,劳损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大事烦扰,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神仙一样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用再说什么百姓就能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想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以怒而滥刑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治国
平天下
戒奢侈
戒焦躁
虚怀若谷
戒放纵
戒懈怠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赏罚分明
自学指导 分析第三段中“十思”的积极意义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1.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合作释疑【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以“固本思源”为喻)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谏太宗十思疏
固本思源
二.
总结历史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引出警告
提出十思
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三.
反面
正面
居安思危
一.
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
【写作特色】
卑以自牧
牧(养)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
垂拱而治
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载舟覆舟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择善而从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善始善终
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
点拨拓展【成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