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39张)-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39张)-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10: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一年级 语文
学习目标
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壮阔的意境,分析周瑜形象,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了解这首词的豪放风格;
2.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赏析这首词的豪放风格;
3.对比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会两首词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异同。
导入
本课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我们今天要学习两首宋词,品味词作中“生命的诗意”。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时光流逝千年依旧无法磨灭其光华,深深浸润着中华儿女的内心。其文词或是蕴藉婉约、绮丽柔媚,或是积健为雄、壮怀激烈,我们的内心可以随着文词突破时空的限制,感受古人生活的点滴与情感世界。
知人论世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知人论世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宋史·苏轼传》)
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陈鹄《耆旧续闻·卷二》)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知人论世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正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他政治抱负遭遇重挫,人身行动受到限制,内心极度彷徨苦闷,试图通过踏寻古迹、咏怀古人,实现精神的突围!
从意境、语言、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特征。
活动1:请从此词写景语句中,找出体现豪放特征的字,并加以赏析。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乱石穿空”三句,是现场写景,选取细部显示赤壁一带江景特点。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 “拍” ,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表现了山之奇峭高峻,水之汹涌澎湃。用“雪”比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更写出波涛的气势。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视听结合,引发想象,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豪放壮阔的画面。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活动2:词人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词人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羽扇纶巾”写周瑜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通过描写人物典型装束,塑造了他的儒将形象。“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不堪一击。这里,不但写出了周瑜辉煌的战功,而且写出了他潇洒的风度、沉着的性格。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还用到了衬托的手法。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物,使本体仗着他体的陪衬而更加鲜明的一种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活动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词的情感。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此部分为咏史部分,写风流人物雄姿英发战功卓越,表达了词人对英雄豪杰的仰慕赞颂。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转念一想,不如月下举杯逍遥,寻求内心的解脱。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特征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等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2)刻画豪迈之人。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赞颂其才华与功勋,塑造其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儒将形象。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三个方面:
(3)表现词人壮志难酬又能自我解脱的放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壮志难酬,不如在江月下举杯逍遥,词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
请同学们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词人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
咏赤壁——感慨江山如画,时光流逝
怀周瑜——缅怀英雄豪杰,仰慕赞颂
叹自己——感叹年华将老,壮志难酬
介绍辛弃疾生平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历任江西、湖北、湖南转运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很少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和苏轼并称为“苏辛”。
此词是辛弃疾65岁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秋。当时韩侂胄把持朝政大权,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南宋时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但是韩侂胄在军事上准备并不充分。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览景有感,就自然地倾吐出来了。
以典入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诵读作品,并填写下表。
探究用典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词句
人物
大意
寄寓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千百年来江山如故,却无处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对江山如故,而如孙权一样的英雄已不见的惋惜,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道,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回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势像猛虎一样。
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之情,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探究用典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宋文帝轻率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
对当时执政者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往事怎忍再回顾,如今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词人借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江北仍处在金人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探究用典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有谁来问:廉颇将军老了,饭量还好吗?
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1:本课学习的两首怀古词都借古人抒怀,两首词在用典上有何不同?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词以精细笔墨集中塑造了儒雅倜傥、智败强曹的青年将领周瑜形象。在对其显赫功业、横溢才华渲染之时,另置笔墨巧妙点染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以一特写镜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凸显这位军事统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其过人的胆识与才智。表达了词人对周瑜的仰慕、对自身际遇的无限感慨。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词上阕写的却是两人:三国时的孙权,南北朝时的刘裕。不像苏词那样倾笔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濡染。孙权和刘裕都在京口建功立业,令人仰慕。下阕写了两人。刘义隆急于求成,仓促北伐,结果只落得个“仓皇北顾”的下场。词笔沉重地追述了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悼古以讽今,告诫当政者谨慎用兵,免蹈前车之辙。廉颇渴望为国出力却报国无门,词人以之自比,倾吐心声。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2:请同学们思考,这两首词是如何借景物来抒情的。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浓墨重彩。先出乱石,峭拔险峻,势若穿空——从形状角度绘其雄奇;次写惊涛,撞击江岸,声若裂堤——从音响角度状其汹涌;再喻浪花如雪,且以“千堆”夸饰之,水大浪高,溅玉喷珠——从色彩角度描其磅礴。绘出了一幅雄浑壮丽的江山图。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纯粹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有机地穿插在史实的叙述中次第出现,都是淡笔勾勒。开篇景物大至“江山”,小则“舞榭歌台”“斜阳草树”,浅墨淡抹,不着点缀。纯客观的轻描淡写,意在暗示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3: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和表达。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说两位词人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独特发现和创意表达,比较两首词的词风异同。
对比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同点:境界阔达,感情豪爽。
不同点:苏轼的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词中的不平之意最后能通过对人生的参悟逐渐平复,因而我们能读到他的乐观旷达;辛弃疾的词喜欢用典,充满了奋勇御敌的热情和吴钩空握的悲哀,给人慷慨悲壮之感。
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
反馈与评价
周瑜青春年少,意气风发,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帷幄之中。为凸显周瑜形象,词人先写山之奇峭高峻,水之汹涌澎湃,联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后文咏史,刻画周瑜,叙写赤壁之战场景做铺垫,同时表现了词人的时光流逝的感慨。
反馈与评价
下阙在咏史、抒情,词人回想起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仰慕赞颂。
词人咏史,由周瑜想到自身,为之后抒发情感做铺垫。
联想自身,本也有报国之志,但是自己没有机会向周瑜那样施展才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转念一想,不如月下举杯逍遥,寻求内心的解脱。
反馈与评价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从两首词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