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11: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这篇描写泰山的游记究竟有何魅力?
为何后人评价如此之高?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登泰山记

——姚鼐
深圳实验承翰学校谭盛祥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xuan),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做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重要字音诵读巩固
汶(wèn)水 南麓(lù) 砌(qì)石
磴(dèng) 徂(cú)徕(lái) 晦(huì)日
绛(jiàng)色 若偻(lǚ) 樗(chū)蒱(pú)
石罅(xià) 膝(xī)盖
正字音、诵读文章
整体感知:
齐读文章,说说你读后的第一感觉
文章鉴赏
泰山之阳,···········在长城南十五里。
再次齐读第一段,翻译这一段文字,并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对泰山的整体介绍
⑴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⑵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⑶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⑷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⑸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⑹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
⑺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文言知识梳理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翻译文段,这一段文字主要写什么?
2、“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3、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半山居雾若带然。”你觉得作者写得好么?为什么?

1、登泰山的过程和泰山顶雪景和日落美景。
2、侧面写出泰山的高。
3、语言简洁、凝练,给人以清爽之感,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形象生动。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半山居雾若带然
半山居雾若带然
⑻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但十二月初一,已是公元1775年。
⑼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⑽齐河、长清:山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⑾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⑿丁未:丁未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⒀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⒁四十五里:古时估测泰山从下至顶四十多里,但实测约二十馀里。
⒂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⒃天门:泰山有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
⒄崖限:像门限一样的山崖。
⒅徂徕(cúlái殂来):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⒆“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像带子一样。
文言知识梳理
戊申晦,························而皆若偻。
1、翻译文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在写什么?
日观亭日出景象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⒇戊申: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
(22)“亭东”句:亭子以东从脚下始都是迷漫的云雾。
(23)樗(chū出)蒲:赌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称色(shǎi)子。
(24)极天:天的尽头,天边。
(25)云一线异色:一缕云颜色很特别。
(26)正赤如丹:纯红如同朱砂。
(27)绛:红色。皓(hào浩):白色。驳:杂。
(28)偻(lǚ吕):曲背。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文言知识梳理
亭西有岱祠,················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1、翻译这一段文字,思考:这一段内容主要些什么?从全文来说,作者写这一段内容目的何在?
主要内容是:描写介绍泰山的一些文化古迹。
目的: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人文景观的介绍,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9)岱祠:一名岱庙,祭祀东岳大帝的庙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的庙。也叫娘娘庙。
(31)行宫:指乾隆去泰山住过的房宇。行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32)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
(33)漫失:石碑经过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漫:磨灭
文言知识梳理
山多石,少土;····················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翻译这段文字,思考,这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而雪与人膝齐”写出了山顶雪的什么特点?
1、日观亭附近环境的特点。
2、积雪深
(34)圜:同“圆”。
(35)石罅(xià下):石缝。
(36)以:于,在
(37)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38)越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39)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着
(40)僻:偏僻
(41)瀑水:瀑布[2]
文言知识梳理
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典要凝括。”“读此益服其状物之妙。”“具此神力,方许作大文。世多有登岳,辄作,读此当为搁笔。”
后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写作借鉴:
1、语言凝练
2、侧面描写
2、适当用比喻
艺术效果:想象与生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