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 课件 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变形记》 课件 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12: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本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忧郁,却不忘工作。家人发现后惊慌、愤怒,把他赶回卧室。
除了节选部分,知道后续情节是怎样的吗?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幸福。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家人都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打工挣钱,却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陷入绝望,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全家开始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
1.卡夫卡为什么把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
2. 为什么格里高尔对自己变成甲虫能很快接受,但是家人不能接受?
3.小说为什么反复提到时间?
4.为什么家对面就是医院,父母却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
5.第二段中桌子上的画有什么特别意义吗?第26段描写格里高尔父亲当兵时的照片有特殊意义吗?
你们提出的问题:
1.小说中只有格里高尔变形了吗?
2.去除小说荒诞的情节,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补充思考:
2.去除小说荒诞的情节,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情节
心情或态度(请用词语概括地表述)
格里高尔
秘书主任
父亲
母亲
妹妹
一、
惶恐、回忆
惊骇、逃走
恼怒、驱赶
惊骇
关心
二、
忍受痛苦
打击
躲避、昏厥
生气
三、
绝望
厌弃
冷漠
厌弃
尝试去除小说中荒诞的部分,重构情节。
比较重构情节与卡夫卡原文的区别。
结合《促织》、《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聊斋志异》、《超人》、《蜘蛛侠》等作品中的“物化”现象,谈谈你对现代派文学中荒诞情节、荒诞形象手法运用的认识。
象征、荒诞是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人,尤其是小人物,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现实生活的困境,所以借助“物力”、“神力”这些非人力来解决现状,并达到反映客观真实世界的目的。西方文学中的所谓荒诞,就是不真实;东方文学中的所谓浪漫,就是超现实。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往往借助不真实、超现实的手法,来反映真实的现实,可能效果更深刻、更直指人心。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传奇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1924年,他像一个民间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病死于维也纳

近郊的疗养院。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
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是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中,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他在逝世前最后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卡夫卡铜像
世界文豪书系——
卡夫卡全集(9卷)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卡夫卡文集》: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