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 (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 (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15: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浒传与施耐庵
教学脉络
作者简介及背景
1
梳理情节
2
人物形象
3
环境描写
4
文学常识
施耐庵, 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 体小说。
元末明初
农民起义
章回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采用连环结构,众英雄包括林冲的故事有其相对独立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小说第十回
与课文相关情节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林冲
小说的三要素
(生动的) 、
(完整的) 、
(人物活动的) 。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疏通情节
情节复述
林 冲
逼上梁山
1、沧州遇故旧
2、密谋害林冲
3、好言劝教头
4、草场交接
5、出门沽酒
6、刺杀仇敌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二课时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周丽
小说的情节及结构:
(开端)
(发展)
(发展)
(高潮和结局)
第一部分(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2-5段)、林教头买刀寻仇
第三部分(6-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揣摩人物性格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好言劝教头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
刺杀仇敌
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街头遇旧
正义感强
忍让动摇
阴谋陷害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到草料场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雪夜复仇
走向反抗之路
林冲性格发展:忍 狠
1、林冲总是选择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林冲由忍到狠的性格转变?
忍辱负重
安于现状
奉公守法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随遇而安
高衙内调妻之恨,忍;
含冤刺配沧州道,忍;
董薛途中刁难谋害,忍;
忍得 可怕
狠得 可怕
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血性汉子。
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草料场的一把大火,烧起了他心头的万丈火焰;仇人间的一席话,驱散了他胸中的忍让怯弱。旧仇新恨,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手刃仇敌,剜出了仇人的心肝,割下了仇人的人头,解了心头之大很。

一逼
??二逼
三逼
四逼
相国寺里辱娇妻
白虎堂上设奸计
野猪林中谋性命
火烧草场断后路
奋起反抗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善良安分
上 梁 山
“逼”。高俅步步紧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理清线索
明—主线:林冲的行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暗——副线:高俅一伙的谋害(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双线索
小结:




课堂小结:
1、赏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人物性格的成因。
3、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以及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侠肝义胆
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细心谨慎,心思缜密
忍无可忍,反抗杀敌
林冲
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逼 上 梁 山
漫天风雪,
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
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
长天茫茫,
壮士心,
英雄泪,
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思 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豹子头
一、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二、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堂小结:
1、赏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人物性格的成因。
3、把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以及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
赏析典型环境
题目是否可设为
《林教头山神庙手刃仇敌》

思考: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本文有几处描写风雪?
提示: 1、直接描写风雪。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3、压倒草厅
4、投宿庙中
5、大石倚门
6、隔门偷听
1、身寒沽酒
2、途中见庙
风 雪
风雪(环境描写)
内容 写法 作用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3)那雪正下得紧。
(4)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正面描写
渲染气氛
(2)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
(5)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侧面描写
推动情节
烘托人物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烘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
  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
  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
  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
  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才不会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林冲只好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却因林冲用石头靠住门而推不开门,只能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林冲也因此才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
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描写的方式
(1)直接描写风雪
(2)侧面描写风雪:
描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人物的动作、感觉)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2)暗示、推动情节发展

关于“风雪”
作品中多次提到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 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 雪
隔门 偷听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大 石 倚门
身 寒 沽 酒
鲁迅《大雪“纷飞”》
《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小二妻店中隔墙有意偷听听不见
林教头庙中隔门无意偷听听得真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作品中多次提到“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向火”、将“火盆”借给林冲;生起“焰火”。
(2)“将火炭盖了”
(3)“恐怕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
(4)“草料场火起”
由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
翻转身来……林冲喝声道:“……”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作者用洗练的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林冲杀敌时的干脆利落,是他多年心中怒火的总爆发,体现出一向隐忍的林冲奋起的反抗,与“官逼民反”的主题相映合。
其他描写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