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平均分》
教学目标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难点分析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很难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含义,必须通过动手分一分建立起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观察法:根据分的结果,观察并交流,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
(1)二(1)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食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给他们带来了小礼物——糖果。在分糖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请小朋友动手把糖果分成3份,要求把糖果分完。
(2)每人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糖果分一分,比一比谁的分法多。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在没有建立“平均分”概念之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得到书中三种分的结果。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1)请小朋友观察分的结果,说说自己喜欢的分法和喜欢的原因。
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师再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4)小朋友再判断另外两种分法是否属于平均分。
更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建立起平均分的表象,在头脑中形成同样多的概念。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明确题目要求,认真读题,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感受按指定的枫叶片数平均分,能分成几份。直观上认识“平均分”,用语言表达“平均分”,语言和动作相结合,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是最公平的。
五、课后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现象。
2、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