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数的认识(练习课)-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数的认识(练习课)-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8 20: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3
课时
数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
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数的认识,拓展数的类型,掌握特殊数字的规律,在练习中形成系统的数的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从系统的练习之中学会巩固和归纳知识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学会简单的运用。
突破方法
学生自学,难点解疑。
难点
了解因数、倍数、合数的概念及其综合运用,从练习中找出2,3,5这三个基本数字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归纳小结。
突破方法
多层次练习,多方位探索。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小黑板讲演。
学法
小组交流和思考。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练习引入
1.
填一填。(小黑板出示)
(1)一个数是30的因数,又是2和5的倍数。这个数是(
)。
(2)一个数是36的因数,也是2和3的倍数,而且比15小。这个数是(
)。
(3)根据25×4=100,可知(
)是(
)的因数,(
)也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也是(
)的倍数。
2.
教师指出: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不包括0),且a×b=c,那么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指导练习
1.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1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数能力,掌握数字和文字相互转化的综合运用。将小数49.7和52.3用数字进行记录,这考查了正数、负数的记法,注意记数时,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出,而负数前面的“-”必须写出来,以及因数、倍数的相关概念,“打折”的相关运用。
强调:“打七折”表示现价为原价的70%;因数、倍数均是针对非0的自然数而言的。
2.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2题。
考查将末尾有多个0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等计数单位代替的知识点,使得书写更加简单、便捷,比如:中国人口有13.4141亿人。同时必须掌握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强调:亿后面是8个0,当不够时就需要小数点继续左移,处理小数问题;万后面是4个0,其他类推。保留小数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3题。
(1)说出数字含义,题目中2在十位、百分位、分子、百位等不同位置,2的含义就是2所代表数位的含义。因此本题需要同学们熟悉分数、小数、整数的组成,理解数位的含义。
(2)本题属于简单分析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相互订正。
4.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4题。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相互转化问题。比如:将0.4写成分数为,写成百分数为40%,其余题依此类推。
强调:三种数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有效地简化综合运用中的计算问题。
5.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5题。
(1)考查奇数、偶数、合数、质数、倍数、因数、公因数、公倍数的相关概念,解题前要求学生进行概念的复述,以便更好地解答此题。
(2)考查了排列的相关知识点,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可以是12种,依次为23,24,25,32,34,35,42,43,45,52,53,54。
(3)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找出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倍数、因数进行分析解答。
(4)强调:分步骤有序地进行解答,并且确保又快又准。
6.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6题。
本题是对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辨析题,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答案,并指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1.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7题。
(1)本题属于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2)从0.9

0.99

0.999

0.9999等,即我们可以得出始终是个位为0,但是小数位上的9越来越多的过程,则离最小正整数1的距离越来越小,因此是越来越接近1。
(3)从,,,,等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母每向后一个就乘2,分母是一个无限扩大的过程,分子不变,其中是0.5,分母越大,分子不变,分数越小,因此是从0.5减小的过程,但是无负数,因此是越来越接近0。
(4)提醒学生独立思考一下并提出疑问,教师当场进行解答。
2.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8题。
(1)将,,,等依次继续写下去,为,等,分子始终比分母小1,前一个数的分母是后一个数的分子。我们可以验证随着数字的推移,数字越来越大,运用1与其相减的得数来判定。1-=,1-=,因为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因此<,所以<。其余均可依次判定,故有<<<。
(2)我们可以运用此结论来比较与的大小,比较1与其相减得数的大小,从而得出答案,过程同上。最后可得出<。
3.
教材第75页练习十四第9
题。
(1)本题需要读懂题意,并不需要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而是考查表内乘法的运用。
(2)一共有40多个(条件重要)。
(3)如果每盒装8个,装几盒后还剩余6个:8×5=40,40+6=46;8×4=32,32+6=38,不符合40多个的已知条件;8×6=48,48+6=54,多于40多个,也不符合。因此多于5盒或者少于5盒都无法达到40多个的总数要求,故只可能是5盒,那么总数便为46个。
(4)满足条件每10个装一盒,装了4盒也剩余6个的要求。
(5)其实还可以运用公倍数的知识进行解答。8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为40,然后是80,120等,但80,120均大于40,不符合总数40多个的要求,所以只有40符合。然后加上6,即为46盒。
(6)强调:转换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转化。
课堂小结
你能说一说因数和公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是针对数的认识的系统练习,其中在整体的练习中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担任解决问题的主角,另外一方面我强调循序渐进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和巩固这些数的概念、意义和性质。但是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特别多:(1)质数和合数分辨不清,51和91被许多学生当成质数;(2)写50以内的质数,错得太多,不是多写就是少写;(3)与奇数、偶数混合后的判断题出错多。为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各自的概念,掌握各自的判断方法,也要让学生背一背质数表,帮助学生快速辨别质数,还要告诫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应再额外教给学生判断质数的简便有效方法:依次用2,3,5,7,11等质数去除这个数,看有没有余数,如:91除以7等于13,121除以11等于11。另外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简单的数的改写及转化中,学生掌握得还是非常熟练的,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