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009.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课时)
突触的信号传递
A神经元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其内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兴奋
B神经元兴奋
A
B
请据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回答:
(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图中的 (用序号回答)
(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 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 。
(3)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A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④③②①
4
增加
外负内正
0
成员 上午
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表
不同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思考
1.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有哪些?通过哪种方式产热?
2.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又是通过何种渠道散热的呢?
主要器官:
运动:骨骼肌
安静:内脏、肌肉、脑等
产热
方式:组织代谢产热
途径:
1)皮肤(主要)
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
方式:
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的形式)
对流散热(热量被冷空气带走)
传导散热(与人体接触)
散热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小狗在高温时会张口吐舌,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汗腺,要通过呼吸道增加蒸发量以加快散热!
体温的调节
下丘脑
皮肤接受寒冷刺激与骨骼肌战栗并大量的产热这二者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冷觉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骨骼肌)
低温
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高温
散热
散热
产热
产热
散热=产热
连连看
产热:
运动:骨骼肌
安静:内脏器官
器官
散热:
主要器官:皮肤(血管)
当体温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俗称发痧。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
中暑
1、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
2、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
3、帮助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
C
2.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 )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
B
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C
(1)正常的体温是人体 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等调节 和 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
(2)人体在安静时产热的部位主要是 ;运动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
新陈代谢
产热
散热
内脏器官
骨骼肌
4.填空
k
一张分辨你左右脑的神奇图片
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左大脑半球。
如果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大脑半球。
左半球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
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统计,方向感强;善于组织;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左脑发达
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它能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
右脑发达
大脑
小脑
脑干
脑结构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主要控制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凸凹不平
凸的是回
凹的是沟或裂
其实我们的大脑皮层就是一层灰质,是神经元胞体高度集中的区域,分布有许多的高级中枢。
(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案例一: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神经解剖学家保罗·白洛嘉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能用面部的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原因何在?
资料:功能定位
案例二: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卡尔.韦尼克报告了另一病例: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十分正常,然而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的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原因何在?
白洛嘉区(左半球额叶后部)
负责说话和书写文字
表达性失语症:
表现为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
韦尼克区(左半球颞叶后部与顶叶和枕叶相连接处)
负责理解听到的语言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听到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谈话的含义。因此,往往答非所问。
负责说话和书写文字
负责理解听到的语言
大脑皮层运动区
位置:大脑皮层中央前回
功能:控制躯体运动
特点:
支配对侧躯体运动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
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大脑皮层的功能:
2、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特点:
A、支配对侧躯体运动
B、各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
“倒置”关系
C、各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精细
复杂程度有关
3、体觉区(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
1、言语区:白洛嘉区 表达性失语症
韦尼克区 听觉性失语症
1、在一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区 B、体觉区
C、白洛嘉区 D、韦尼克区
2、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最为关键 的中枢是
A、视觉区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3、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