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教案
语文组:郑燕春
【教学目的】
1、熟练背诵课文,掌握文言相关字次词。
2.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3、体会本文传记独特的方法。
4、深切体会陶渊明属于那个时代文人身上一种高洁的个人骨格。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即作者独特的个人骨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为自己作传,却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构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课时自学,疏通字词。一课时人物性格情感分析。
【教学构思】初中文言文大多基本停留在一种最简单的起步讲解上,即重于字词的巩固,而淡化对文章中人物思想情感的深入分析,对深层次的东西往往一掠而过。个人觉得初中文言文不能走向这样一个极端,特别是在初三年级,作为一个向高中的过渡,老师应该在一些值得深入的文章上给学生一些有别于初一二的深层次东西。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上这节课时加入了相当资料,以及把一篇文言文的文字及思想挖掘得较深的原因。很多的优秀文言文首先是一种文学作品,其次才是文言文。我愿意这么看他们,那么,我们就有责任上出它们的文学味道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注释,和手头的资料,充分自学。教师巡查周围,给予解答。并小结出相关重要语法。
2、课外查找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和诗词,阅读了解。并翻译课文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内容:全班齐读一次课文,并请两位同学翻译课文,再次了解课文内容。
二、导入课文,初步感知:
(投影一:相关网络常见的qq表情)这些qq表情同学们肯定很熟悉,如果现在要你选择一个作为你读完课文后,对五柳先生的初步评价,你会选择哪个呢?简单说说你的理由,好吗?(皱眉,翘大拇指,发怒,握手等,来让学生选择表明自己对五柳的赞赏或是不太喜欢等等的感受)
同学们在阅读时对课文最初的直觉是非常灵敏的,也是对我们学习课文很重要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最初的理解一起走近五柳。
(另一种: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看去特立独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存在,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他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个看去似乎很特别的人物——五柳先生)
三 听读课文,寻求文眼:
老师范读课文,利用本文字眼来解读五柳先生:
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多次使用了同一个字,你能在老师读完课文后就找到这个字吗?
学生相继回答后,投影二: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四:品读课文,走近人物:
作者在一篇共173个字的文章里就使用了9次“不”字,这9个“不”字究竟在向我们展示着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呢?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1. 上面七句,哪句是总起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的?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2. “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他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你认可他的这读书法吗?
——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他读书只求精神的满足与享受,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与课文的八字概括性格的哪句照应起来了?——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哪句话可以看出五柳读书是重在神会的?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解决:会意、欣然、忘食)
投影资料三:
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让学生了解五柳读书追求精神享受的主要目的)
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在古代诗词里,我们知道酒这个字是经常和哪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吗?能不能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回答后,老师投影:
投影资料四:
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对月邀饮嫦娥伴,一江愁绪酒中会。(醉酒歌)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黄庭坚·寄贺方回)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在古代诗词里,酒这个字经常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的。无庸质疑,五柳也有借酒消愁的一份心思在内,哪几个词语可见?
文中所言:“嗜”酒,也有后文的“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一醉而解千愁。
(解决:嗜、辄尽、必醉)
师:但是同学们从文字中读到了一个颓废落魄的文人形象了吗?如没有,那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
抓住句子: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解决:既、曾不、吝情)
从“退”“曾不”“ 吝情去留”去看,醉中有率真,醉中有洒脱,醉中有忘却,所以醉是暂时的,愁也是暂时的,醉中更有生命的重生。这无疑是区别于我们所看到的醉人形象的。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请同学翻译。(解决“环堵” “萧然”)
此八个字所表现的内容其实就是前句中的哪两个字? 家贫。
下文是否还有八字也是表现“家贫“的?他的家贫到了什么程度呢?
----短褐穿结,簟瓢屡空。(学生翻译,解决:穿结、簟瓢、屡。特别是“屡”字抓住)
投影资料五:
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⑵.典故: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
那么,五柳是否也如典故中的颜回一样在贫困面前能坦然自若呢?那个词语能说明?
----晏如也。(学生翻译。)
晏如也三个字放在八八十六个字后面结尾,结得真好啊,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贫贱面前依然谈笑风生的五柳,怪不得鲁迅也说:
投影资料六:“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
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丝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没有一个真能象渊明那样活得那样潇洒飘逸!的
5.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五柳有两个爱好,一是读书,一是嗜酒,但其实还有一个,同学们知道吗? 写文章。
他“著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自娱”。老师提示:不是给别人看,更不是献给统治者以求功名利禄(与上文那句照应?不慕荣利)
6.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呢,请一个同学小结一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情率真而豪放洒脱的五柳,看到的是一个借酒消愁但又能从酒中奋起的五柳,看到的一个专于书本,只为了追求精神享受而不慕荣利的五柳,看到的是一个虽然贫困却依然泰然自若的五柳。
再次富有感情地齐读感受陶渊明笔下的五柳。
7:那么,对这样的一个五柳,作者陶渊明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同学们能不能找到相关的文字?
文章最后一段: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⑴你怎么知道这段话是作者评论他的文字呢?--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⑵请同学们齐读本段文字,并请同学翻译一下。此段有引用黔娄之妻的语言来评价五柳的,也有作者自己直接评价的。请同学们注意。
(解决:戚戚、汲汲、兹、之俦、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欤)
投影资料七:关于“黔娄”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3 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是为了赞扬五柳怎样的精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 文末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什么意思?——无怀氏、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定,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朴。这样说表明他很欣赏民风淳朴的古代社会,同时也突出了自己“不慕荣利”的高洁人格。
8.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发现作者在五柳先生身上,着力讴歌的是哪一种精神品质?----不慕荣利”。请一个同学联系全文解说一下,作者是怎样围绕这点精神展开文字的?
文中一开始的概括句,直接提出他“不慕荣利”,到“不求甚解”是为了自娱,不为富贵,到“晏如”也,到“忘怀得失”也是因为心中不怀揣一点的荣利之心。一直到最终的“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都在为我们刻画一个追求淡泊,不求名利的五柳。
9..那么,文中两次提到的“颇示己志”、“以乐其志”,两次提到“志”,到现在为止,同学们,你知道五柳先生的“志”究竟是什么了吗?---不慕荣利。
五,深入课文,探讨难点:
现在最难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发现还有一个不字的句子我们一直放在那里,不敢去触及:
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让学生翻译这个句子(解决:何许,亦,姓字)
这个五柳先生究竟是不是就是陶渊明自己,也就是说这是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自传呢?
(学生会从两个方面去想 ;一个是陶渊明号五柳,这是众所周知的。二是从相关的作品去联系)无论是学生可能说到的《饮酒》还是老师补充的以下两则,让学生去寻找与课文中关于人物性格特点相仿的句子,学生会发现下面加粗的句子基本是文章一样的,由此确立五柳就是陶渊明的结论:
投影资料八:《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饮酒二十首并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为自己作传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因为这是本文的难点,创造四人小组讨论机会。各抒己见,后老师投影资料,减弱难点的程度:
投影资料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以此分出门第高下。
钱钟书评本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 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
师: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在文中8次反复言“不”,用一个坚定的否定词,强烈地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更是隐瞒了自己的姓名身地位,大刀阔斧地砍去了所有一切可代表名利门第的外衣,表现出自己对当时追求名利的世风的鄙视。
让我们最后一次齐读课文,感受这样一个遥远时代却在心灵里让我们如此切近的陶渊明。
六、照应开头,深化情感:
师:现在,一个清晰的陶渊明应该站在大家面前了。刚开始上课时,曾经有同学说过我是欣赏他,可是觉得他不够积极向上,逃避社会,以酒消愁;曾有人说他清高自傲,不够谦虚。我现在想以这样的一段话给予这些同学以我的回答,相信看完这段内容后,你开始所选择的qq应该就是那个翘起大拇指的表情:(文字投影完后,出现翘起大拇指的表情。课堂结束)
投影结束本节课:从一开始,陶渊明就不能适应他的现实世界。他不能适应——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在那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除了选择自己,他又不能获得其它更多的选择。于是他选择了自己对那个社会的拒绝。陶渊明拒绝了名利富贵,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而把自己的双脚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做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正是缘于一个人对其内心生活的选择和坚持。他未能同流合污,顺流而下。这正是他在那个时代最伟大之处。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板书: 不(9) 读书
嗜酒-----------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著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自己本身对陶渊明的欣赏之上才选择的一堂公开课。通过自己对其本人的了解以及对短短几百字的文字深入的理解,应该来说对文字本身的理解是深刻的。整个思路主要有这样几个大块构成:
1、一个适合初中学生年龄及社会风格的设计:开头通过QQ表情的选择来初步了解陶渊明。既能在课堂起首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也能形象直观地替代文字选择。
2、一个前后照应:前后QQ表情的选择和最后音乐文字后QQ表情的重新定位。使整个课堂达到一个完整的效果。
3、一个文眼:抓住本文出现最多的一个字“不”来串联起对人物的分析。
4、一个故意:整节课从头老师都未使用“陶渊明”的字眼,而是用“五柳先生”,一直到解决此篇传记是自传后,才用陶渊明的名字。
5、三个问题设计:
⑴QQ表情,你选择哪个?
⑵这9个“不”字究竟在向我们展示着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呢?(解决人物性格特点)
⑶这个五柳先生究竟是不是就是陶渊明自己?(解决此文是不是自传?)
6、十张幻灯片:全节课总共十张幻灯片,一张是“不”字的句子,九张是用来辅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课外资料。“不”字也好,资料也好,都是用来理解人物用的,重点突出。
这些设计和工具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文字和人物的理解应该都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问题是
也有不足和思考:就是引入资料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没有必要;还有对陶渊明的理解需要不需要达到这个深度?如“酒”字是否过于深入?有老师也问:如初中这样上了,那么高中老师讲什么?还有其中某些字词上对陶渊明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如陶渊明本人的地位出身等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