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课件(华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课件(华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07 22: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
都长安
初期 中期(鼎盛时期) 晚期
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文景之治
武帝
昭帝
宣帝
昭宣中兴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王莽建“新”代汉
第八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刘邦君臣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既包括西汉政权的建立,也包括汉初稳定、恢复和巩固政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沿用秦朝的,即汉承秦制,但当时鉴于秦亡的教训和汉初的现状,汉初统治者也制定和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
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都长安
二、汉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
三、汉初权宜政策:
1.政治上:
2.思想上:
含义
影响
积极: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
出现了文景之治
消极:也潜藏着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统治政策上的表现:
汉初盛行原因
清净无为、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省刑约法
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
摒弃法家有为的思想,推行黄老无为思想
3.经济上: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贫困
措施:减田租,废苛法
四、从世卿世禄到布衣将相之局
1.形成原因
战国时期各国政治改革的推动:按军功授爵、
国君任命官吏
西汉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
2.影响:基本上结束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
政策:清净无为、与民休息
效果:出现文景之治
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对西汉政治的影响
比较接近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节俭务实,为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
【读图学史】说明汉朝社会是以农为本的社会,重视农业,祈望丰衣足食,粮食满仓已经成为社会追求目标和价值观,这种现象当然也就会渗透到了丧葬礼仪之中。
练习1
这一概括很有道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集权、中央政府的组成以及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起始,汉统治者从黄帝制度、中央官制一直到地方的郡县制度都继承秦朝。
练习2
原因:(1)客观原因:秦末长期战争导致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2)主观原因: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评价:积极面:满足了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有利于社会稳定;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出现了文景之治。
消极面:这些只是权宜政策,随着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其不合时宜的一面也日益显露,豪强地主势力也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史记.叔孙通传》
西汉建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呢?
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
汉承秦制(吸收和改进)
同:中央集权帝国体制
西汉建国方针非常明智,就是去秦之苛繁多事,简政轻徭,其余则承袭秦制,不重起炉灶。
汉的建立者
多是布衣将相,文化
水平都不高,创新制
有难度;功臣中颇多
秦时曾为县吏的,汉
承秦制,轻车驾熟,
实行并无多大困难;
原因: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仿效秦朝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度等,基本承继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汉承秦制,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但是,汉又不完全承继秦制。首先在实施过程中,汉朝政令实行比较宽松,与秦朝苛政全然不同。汉初在承继秦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同姓诸侯王,形成郡国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宽简疏缓
秦亡的教训
暴政和急政
孤立而亡
郡国并行制
汉初采取权宜政策的原因
汉的现状:经济凋敝,社会贫困
项羽恢复封建制的原因是迎合六国贵族复辟的愿望
刘邦封异姓王的原因是什么呢
笼络人心,与项羽争天下
异姓王的被翦除
狡兔尽、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
刘邦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呢
巩固刘家江山
七国之乱
黄老之学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是适合田齐政权统治的需要土生土长的学说。形成于战国末期,兴盛于西汉初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始衰退。
单从字面上理解,“黄老之学”就是黄帝与老子的学说。实际上它并不是黄帝学说和老子学说的简单拼凑,而是新道学家假托黄帝立言,改造老子的学说,并综合吸收了先秦各家学说重要内容的一种理论体系。黄老之学将老子的“道”进行改造,把它看成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指出社会生活中也有客观规律。
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原则应用于政治范畴,就是强调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烦扰民, 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在实践中推行这样的原则, 就应当“除苛削之法, 去烦苛之事”, 做到“上无苛令, 官无烦治”。
萧规曹随
世卿世祿制
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
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
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sui )、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于是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姓名 官制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曹参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