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2单元
第四课时《除法1》
教学目标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除法算式是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由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除法的意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由平均分过度到除法,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利用实物动手操作,对比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小组讨论多种学习活动,体会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1.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分,求每份里面有几个。一种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为一份,求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这两种情况都是平均分。2.平均分可以用一种运算来表示,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一)自主探究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竹笋,用课本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吧!在分竹笋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可以怎样分竹笋。二是每盘放几个?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来表示吗?对,就是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二)学习除法。1.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在写除号的时候,我们先写一横,在写上下两个圆点,注意横要平直,两个点要对齐。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首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表示12个竹笋,然后再写除号,表示平均分,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分成了4份,除号后面写4,每盘放几个最后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我们在写除法算式的时候首先写要平均分的总数,然后写除号,除号后面写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上分的的结果。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注意:除号在读的时候读除以。(3)想一想。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请同学们观察12÷4=3,12÷2=6这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12都表示要分的竹笋,也就是我们要分的总数,4和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3和6表示分得的每份数,总结关系式,总数÷份数=每份数,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个的时候,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完成教材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连一连,完成第一题。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除法,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个的时候,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理解除法的含义;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必须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有一定难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去认识除法,以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这比较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且信息都处于“静止、储存"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抽象概括。因此,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_上,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经教学法的加工,营造情境氛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今天梁老师要和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除法的数学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欢乐校运会”。
小男孩乐乐所在的学校要举行校运会,他是校运会组委会的成员之一,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呢。王老师交给了乐乐三个任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王老师交给了乐乐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分足球。乐乐要把6个足球平均分到2个筐里,每个筐要装的同样多。乐乐开始一个一个的分足球,原来把6个足球平均放到2个筐里,每个筐里放3个。
王老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成算式就是:6
÷
2
=3
(个)6代表一共有6个足球,2代表平均放到2个筐里,3代表每个筐里放3个球。其实除法就是跟分东西有关,当我们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地分开时,就会产生除法。”
2.,第二个任务是去把羽毛球分一分:一共有12个羽毛球,每组参赛队伍分3个,看看可以分给几组?(每组参赛队伍分3个,也就是每3个为一组,也就是能分给4组参赛队伍。)
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羽毛球的过程12
÷
3
=
4(组)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12就代表一
共有12个羽毛球。3就代表每组参赛队伍分3个羽毛球,4就代表可以分给4组参赛队伍,4代表分给4组参赛队伍,而不是4个羽毛球,所以括号里的单位是组,而不是“个”)
3.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乐乐的第三个任务是给参加拔河比赛的运动员分组(出示参加拔河比赛的运动员图)今天参加拔河比赛的选手来自四个不同的班级,共14人,现在要把他们要平均分成2队进行拔河比赛,每队分几人呢?乐乐想了一下便有了主意,甲班5人,乙班3人,丙班2人,丁班4人,刚好甲班和丙班组成一队,共7人,而乙班和丁班组成一队,也是7人,并用除法算式表示:14个人平均分成2队,那就是14
÷
2,每队有7人,那就等于7(人)
4、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14
÷
2
=
7(人)
↓
↓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横线加两个小圆点分开,这个符号叫做除号,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分棒棒糖:乐乐还准备了24个棒棒糖分享给他的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分4个,能分给多少个小伙伴呢?(亲爱的小朋友,这个问题就留给你去想一想吧!并且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小结
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这样的需要平均分配物品的情况呢?你能把这些事情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并且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他们吗?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由平均分物体延伸到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要结合实际平均分物品来理解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理解算式的含义。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平均分物品的情况下,很难想到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主线贯穿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新知探究阶段,将我们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设置为一个个“障碍”,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练习阶段,将题目设置为挑战题,并且题目难度有梯度,巩固新知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1、把八颗星星分给四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2、回忆思考: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每份分得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问题一、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请你帮我分一分。
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
思考:(1)可以怎样分苹果?
(2)每盘可以放几个?
2、三种分法:
方法一:12个苹果一个一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方法二:12个苹果两个两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方法三:12个苹果三个三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问题二、你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平均分表示出来?
类似这样的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除法算式:12÷4=3
问题三、引入除号
1、除号的书写方法:
先画横线,再在横线上下画实心圆点,两点要圆且对齐。
2、除号的由来
知识贴吧: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问题四、除法算式的读法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思考:
(1)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我们要平均分的苹果数量)
(2)在这个除法算式中,4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4表示我们要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3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3表示我们每盘要放三个苹果)
(4)
12÷4=3表示什么?
(把12平均分为4份,每份是3)
问题五、举一反三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
6
)个。
除法算式:
12÷2=6
2、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
4
)个。
除法算式:
12÷3=4
3、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
2
)个。
除法算式:
12÷6=2
组织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思考如何分,再思考例题如何列除法算式,尝试写出除法算式。
思考:
(1)除号前面的数值代表什么?
(2)除号后面的数值代表什么?
(3)除法算式的答案代表什么?
除号前面的数值表示总数,除号后面的数值表示要分的份数,除法算式的答案代表每份分得的个数。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小猫钓鱼图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
)只。
除法算式:15÷5=3(条)
2、我是小法官
(1)18÷2=9,读作18除2等于9。
(
×
)
(2)
把6个灯泡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几个?列式:6÷3=2。
(
√
)
3、我会读
8÷4=2
读作:8除以4等于2
6÷2=3
读作:6除以2等于3
16÷4=4
读作:16除以4等于4
4、看图:
一共有(
9
)只青蛙,平均坐在(
3
)片荷叶上,每片荷叶上有(
3
)只。
除法算式:
9÷3=3
5、开动脑筋,我最棒
把12个胡萝卜,分给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每只兔子可以分几个胡萝卜?
兔子的只数:1+3=4(只)
每只兔子分的胡萝卜数:
12÷4=3(个)
答:每只兔子可以分到3个胡萝卜。
小结
1、通过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在列除法算式时,要分的总数要写在除号的前面,要分的份数要写在除号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