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06:09:19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除法表示平均分的方法以及除法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除法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学生本身的认知中,并不知道这个符号,也不知道这个符号有什么用,更不知道除法中每部分表示什么,什么时候该用这个符号去解决问题。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概括能力还不强,需要借助大量的实例去理解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以及除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借助分竹笋的过程,将除法算式引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根据实例,尝试着表述除法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感悟到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大熊猫图片)你们认识它吗?简介大熊猫知识。
引入情境:大熊猫妈妈有12个鲜嫩的竹笋,要分给四只大熊猫宝宝,怎么分才公平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平均分。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分完之后,每个盘里都是3个竹笋。
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你能列算式来表示这个分的过程吗?
告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简介除号的来历。
出示大量实例,找找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有平均分。明确: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来计算。
除法的读法。
÷读作“除以”,除法算式从左读到右。符号写中文,数字保留不变。
除法各部分的含义。
12——总共的竹笋,总数
÷——平均分
4——盘子的数量,分成的份数
=——分得的结果是
3——每份3个,每份的数量
得出结论:
总数÷份数=每份数
学生自己试着再说一遍除法中每部分的含义。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______=(
)
2)把10根
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_____=(
)
小结
你能自己编一个用除法计算的小故事吗?快来试试吧!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P13例4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除法”,甚至对除法还有一些感性认识。应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
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是: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画图,共同讨论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大熊猫分竹笋动态视频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平均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分竹笋?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自己动手亲自分一分。师:谁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分的过程及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用课件演示一下。语言表述,明确含义请大家回忆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的含义。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总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对照图和文字,并辅助动作手势,让学生互相说一说。3.师:利用小精灵的问题提出: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师: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主题图下展示结果12÷4=3师: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再上下各一点。书写时要注意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学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介绍:除号是瑞士数学家拉恩第一次使用“÷”,除号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所以只要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请学生尝试读出“12÷4=3”师规范读:12除以4等于3.生跟着读。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师:(1)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2)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巩固练习1.填一填,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是怎么写出来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规范写法。2.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读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加深印象。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盘里放(
)条师:(1)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表示吗?分一分,填一填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家长说一说。分完之后尝试根据题目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及完成这道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动画的形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科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新知感受不同的方法。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通过练习及时巩固除法概念,并通过讲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教学反思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由平均分物体延伸到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要结合实际平均分物品来理解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理解算式的含义。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平均分物品的情况下,很难想到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主线贯穿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新知探究阶段,将我们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设置为一个个“障碍”,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练习阶段,将题目设置为挑战题,并且题目难度有梯度,巩固新知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1、把八颗星星分给四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2、回忆思考: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每份分得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问题一、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请你帮我分一分。
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
思考:(1)可以怎样分苹果?
(2)每盘可以放几个?
2、三种分法:
方法一:12个苹果一个一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方法二:12个苹果两个两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方法三:12个苹果三个三个地分,放进4个盘子里,最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问题二、你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平均分表示出来?
类似这样的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除法算式:12÷4=3
问题三、引入除号
1、除号的书写方法:
先画横线,再在横线上下画实心圆点,两点要圆且对齐。
2、除号的由来
知识贴吧: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问题四、除法算式的读法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思考:
(1)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我们要平均分的苹果数量)
(2)在这个除法算式中,4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4表示我们要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3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3表示我们每盘要放三个苹果)
(4)
12÷4=3表示什么?
(把12平均分为4份,每份是3)
问题五、举一反三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
6
)个。
除法算式:
12÷2=6
2、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
4
)个。
除法算式:
12÷3=4
3、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
2
)个。
除法算式:
12÷6=2
组织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思考如何分,再思考例题如何列除法算式,尝试写出除法算式。
思考:
(1)除号前面的数值代表什么?
(2)除号后面的数值代表什么?
(3)除法算式的答案代表什么?
除号前面的数值表示总数,除号后面的数值表示要分的份数,除法算式的答案代表每份分得的个数。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小猫钓鱼图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
)只。
除法算式:15÷5=3(条)
2、我是小法官
(1)18÷2=9,读作18除2等于9。
(
×
)
(2)
把6个灯泡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几个?列式:6÷3=2。



3、我会读
8÷4=2
读作:8除以4等于2
6÷2=3
读作:6除以2等于3
16÷4=4
读作:16除以4等于4
4、看图:
一共有(
9
)只青蛙,平均坐在(
3
)片荷叶上,每片荷叶上有(
3
)只。
除法算式:
9÷3=3
5、开动脑筋,我最棒
把12个胡萝卜,分给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每只兔子可以分几个胡萝卜?
兔子的只数:1+3=4(只)
每只兔子分的胡萝卜数:
12÷4=3(个)
答:每只兔子可以分到3个胡萝卜。
小结
1、通过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在列除法算式时,要分的总数要写在除号的前面,要分的份数要写在除号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