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 1章2水的三态变化3 同步练习(答案未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 1章2水的三态变化3 同步练习(答案未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30 23: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水的三态变化(3)
知识点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__升华__,此过程要__吸__热。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__凝华__,此过程要__放__热。
3.三态变化与天气现象。
水蒸气位置
温度变化
状态变化
形成天气
高空中
遇冷
液化
_雨_
遇冷
__凝华__

地面附近
遇冷
液化
__雾__
遇冷
__液化__

遇冷
凝华
__霜__
4.物质三态变化及热量变化关系。
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A.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起作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D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6.南极气温常低于-20
℃,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B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第8题图
8.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
A.升华、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汽化、液化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C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第10题图
10.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些霜是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2.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1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B )
A.吃冰棒时“沾”舌头
B.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
C.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D.飞机在天空留下的白色“尾巴”
15.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C )
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变成100
℃的水后继续烫人
D.水蒸气汽化时要吸热
第16题图
1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7.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C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8.(1)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1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如图1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的。
 
第18题图
(2)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
(3)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2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熔化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凝固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答:(1)水蒸气是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2)实验方案:①用同样的两个杯子装上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②五个小时后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不同的杯子上的变化。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是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的杯子上是霜的话,就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是与温度有关的;若两个杯子上都凝结的是水,说明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与温度无关。
第20题图
20.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升华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凝华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放出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