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试卷
7.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马来西亚华侨陈桂林、陈桂文兄弟二人并肩回国抗战,先后在成都空战和14.2020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第46周年。巴西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
昆明空战中壮烈殉国。印尼华侨飞行员梁添成历经多次对日空战,1939年6月,他告别新婚
家,中方一直重视巴西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巴西政府带领巴西人民发展经
妻子驾机保卫重庆而血洒长空,牺牲时年仅26岁。这些事迹反映了
济、改善民生,探索符合本网(巴西)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贯彻
B.世界各国对持久抗战理论的认同
A.已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考生注意
C.当时的飞行员多来自华侨
D.反法西斯联盟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B.和巴西已建立牢固的政治同盟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試时间90分钟。
8.周恩来在评价近代中国某次军事行动时说:“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线是他的铁丝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C.外交结伴而不结盟的特点
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现在我们跨过了“外壕’,还打到它的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
D.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内壕’了。”这次军事行动是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公元前7世纪的雅典时说,当时雅典“穷人被富人奴役,所有土地都掌握
A.平型关大捷
B.淮海战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在少数人手中,所有贷款都是以人身自由作为担保的”,“普通雅典人对自己的地位日益不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9.下面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张元济参加某次会议的日记(摘录)。这次会议的召开
满,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愤怒,他们只是想摆脱他们的主人”。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债务奴隶获得完全解放
B.民主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1.商周王朝在当时处于“国上之国”的地位。而从届于王朝的邦国,可视为“国中之国”,即王朝
九月二十三日忌九时赴勤致殿开会。讨论国旗、国都。至纪年一节余以采用公历,合于世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D兼顾平民与贵族的利益
大同之义,但目前尚难达到此境
国家内不具有独立主权或者说是主权不完整的“国中之国”。这一现象反映出商周时期
16.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吻合的正确理性”。据此推知西塞罗认
九月二十九日资耀华来,传述周恩来托转达《共同纲领未采用某一字词的理由
A.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现“天下共主”的格局
为罗马法
C.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D.王朝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B.为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奠定了基础
A.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B.推动了罗马帝国发展
2.在秦朝,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但郡守必须上承中央政令。同时,秦朝在郡中还
C.为新时期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D.具有自然理性的特征
设郡尉,负责军务;设郡监,监察该郡的行政。这表明秦朝
10.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区委规定:村民小组具有制定本组经济发展规划、负责辖区E
17.有学者研究指出: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就是国家大事由内阁负全部责任。这种制度既维护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注重地方权力相互制约
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的相关工作等主要职责,将属于行政村一级的部分管理权力直接下
放到村组一级。这一规定反映了当地
国王的权威,又使国王在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内阁在形式上代国王负责,同时又向国王负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责。该学者的观点
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一举替代了过去由世家大族所操纵的九品官人法,中央政府得以从全国
A.关注社会阶层的流动
B.重视基层治理机制的调整
A.揭示了荚国责任内阁制的实质
B.表明英国国王拥有实权
各地挑选出愿意为它服务的人才命其留驻中央或远赴各地做官。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C.农村完全实现了自治
D.民主协商制度得到了强化
1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C.说明了英国代议制已相当完善
D.显示了内阁拥有立法权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将土族清理出统治集团
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本法关于
18.1787年9月5日,美国弗吉尼亚代表伦道夫在参加制宪会议时说:“我们正在宪法中进行某
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
4.朱元章认为:“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条款自行解释。这一规定体现了香港
种革命,向君主制迈出大胆的一步。”这主要是基于1787年宪法草案
四辅官。其背景是
A.司法体系与内地不
B.高度自治权由人民直接授予
A.缺乏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B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
A.丞相制被废除
B.治国之才匮乏
C.法律制度服从国家
D.保有完全独立的法律解释权
C.未缓解地方各州的分歧
D.赋予总统的权力较大
C.国事陡然繁杂
D.宰相成为虚职
12.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美国极力挑拨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各国对中国19法国1875年宪法“制造了一系列软弱总统和不稳定政府,从1870年到1914年产生过大约
5.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外交文书中,用“照会”等词取代“诰谕”“札谕”等旧称,并弃用“万国真主
的恐惧和疑虑,导致万隆会议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60个政府”。这-状况说明法国
来朝”“谒主”等字样,改称对方为“贵国”“贵驾”等。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求同存异”方针
A共和制有待完善
B.政局长期动荡
A.外交制度开始近代化
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资产阶级力量弱
D.宪法遭到破坏
C.反对与列强平等交往
D.已冲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一边倒”方针
20.1893年,当威廉二世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威胁要将议会中新军事法案的反对者击得粉碎时,
+0.4图是19世纪末四方某刊物登酸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形象地反映出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在议会中只引起了不公开的、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进入20世纪后,皇帝的一些行为却引
A反帝爱国运动的失败
13.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热潮,不少欧洲国家和拉美国家正是在这一时
发了民众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B.中国开始丧失领士主权
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热潮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德皇的专制权力受到限制
B.德国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
C.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德国的军国主义遭到冲击
D.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日益强化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D.中国宣布全方位对外开放
【高-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逃】
逃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恐
逃高一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逃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特点:服务于皇权专带
央集
确,但又职
袭;丞相位高权
重;内廷和外
责有一定混淆。(6分,答出三点
表现:宰相数量变多,权力有所分
枢机构分工更为明确
制约;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决策效率
严密,对皇权形成
制约。(6分,答出三点
26.(1)特点:革命根据地数量多、范围广。(2分
原因:革命力量的增长;中国社会性质和国情的决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史
成
农苏维埃政权,提
人和农
加
,巩固了革命的政权;推
动了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为
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4分
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
(3)贡献: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多次粉碎敌
剿”;创立“工农武装
论
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奠定
分
)表现:奴隶有免受他人任意杀死的权利;奴
避难和要求更换
原因:防止奴隶反抗和对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考
法律地位:奴隶在人身安全方面作为主体受到保护;奴隶在财产继承、宗教信仰等方面拥有
义: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某些权利,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了奴隶
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
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人身安全
极化趋势的发
漫长的过程。(2分
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界多极化趋势经历了漫长
折的发展过
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由战
关系逐渐
冷战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了美苏争
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的政治生态成为
治格局的基本状况
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
阵营随之瓦解
超多强”的政治局面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又
崛起,才逐渐
政治多极化趋势才逐渐明朗,由于受霸权主义等因素的
多极化格局仍然尚未最终
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形成过程是极其复杂、漫长且曲折
论题:多极化的形成过程既是政治力量的较量,也有利于开放型世界的形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多极化的过程中既有国际力量的较
国、俄罗斯
南亚国家联
本、中国等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地较量,在较量的过
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
度愈来愈
朝着一个新
汝型的方向不断推进。因此,多极化的形成过程中既有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
推进了开放型世界格局的形成
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