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马坝人
2.某校同学准备利用寒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 北京房山 B.陕西蓝田 C. 云南元谋 D.浙江余姚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 会直立行走 B. 使用打制石器 C. 会钻木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4.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大米饭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5. 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 北京人 ② 山顶洞人 ③ 河姆渡人 ④ 半坡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7.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唐尧 B.禹舜 C.女娲 D. 炎帝和黄帝
8.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9.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舜 D.禹
10.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名称是一样的,请判断他姓
A.夏 B.秦 C.宋 D.唐
11.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1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13.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1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6.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 B. 卧薪尝胆 C. 问鼎中原 D.纸上谈兵
17.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8.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去经商致富而得到国家的奖赏 B.当兵建立军功?
C.多生产粮食和布帛而得到奖赏 D.大量垦荒而得到奖赏?
19.商鞅变法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1.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22.文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4.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2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 战争频繁 B. 诸候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二、识图题
26.见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10分)
请回答:
(1)图一是 式房屋,图二是 式房屋。(4分)
(2)图一和图二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处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什么原始居民居住的吗?(4分)
(3)这两处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7.右图为战国形势图。(7分)
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A B C D
E F G
三、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谁?他们是哪国人?(3分)
(2)材料一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分)
(3)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
(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的结局如何?有人说,这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4分)
(5)这场变法运动的作用是什么?(2分)
(6)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29、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右图人物
材料二: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
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人物是谁?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
(2)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3分)
(3)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分)
(4)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3分)
(5)根据材料二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1分)
(6)他的弟子整理什么一书,记载他的言论?(1分)
(7)他在教育上还提出了什么名言?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C C D B D D D A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D B D C B B D D C
二、识图题
26.
(1)半地穴;干栏
(2)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27. A秦B楚C齐D燕E赵F魏G韩
28、(1)商鞅;秦孝公;秦国。
(2)地主阶级
(3)奖励军功,奖励生产。
(4)商鞅被处死。不同意。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变法成功了。
(5)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所以今天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
29、
(1)孔子;儒家学派;
(2)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仁”和“礼”。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5)鄙视体力劳动。
(6) 略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要勤于复习、要诚实、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等。 (答出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