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22:26:06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
考试时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
卜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
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現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
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谜于故
会逸敲或者良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
诗性的峡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合量的“纯文学”桃道上行新远,而望入了通俗注、
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絷荣的文学体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遂于叙述模式的
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
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炒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
者漢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
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邵的语
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他们心态的浮嶸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
餮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
准頗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編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薪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
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領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
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
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
統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現”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
守传统的“模仿”“再現”原则的圈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蜜切的关联。早期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共8页)第1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本质特征”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首要因素”于文无据。B项,“此消彼长”错误,由材料一中“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可见,故事性和诗性可以兼容。C项,“取决于”表述不当,由材料三可知,小说的诗性不仅体现在营造意境上,还包括诗化的人物,诗意的语言等。
2.B
【解析】A项,“不追求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于文无据。C项,说法绝对,除了诗性的人物,“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语言诗性美”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D项,“却很重视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有误,材料三中“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
3.D
【解析】A项和B项,无诗性意境。C项,无诗化人物。
4.①对比论证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将孙犁与一般小说家的创作方法进行对比,说明他重在发掘人物的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②引证法。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指出小说意境常常借助场面来营造。③例证法。运用《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时手指震动了一下的细节,论证孙犁善用白描手法表达丰富意味。(1点2分,
2点3分,3点4分)
5.①端正心态:反对过度沉迷故事性、通俗化、商业化,摈弃浮躁,淡泊名利,自觉追求“诗性”。(2分)②生活诗化:对客观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加工,改造成诗意的生活。(2分)③表达诗化:借助奇幻、丰盈的审美意象,运用隐喻、象征等诗性手法,寄托深层意蕴。④形象诗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掘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⑤意境诗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创设别有韵致的意境。⑥语言诗化:锤炼语言,使其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③~⑥,任选1点2分)
6.C
【解析】由三爷的儿子把三爷接到城里住这一情节可知,三爷的儿女们并非没有孝敬之心,他们只是不懂三爷内心的孤独,不知如何敬孝;且文中并没有表明三爷的离世是他的儿女们造成的。
7.C
【解析】三爷雕刻木头人,固然有勤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孤独。
8.①巧妙补充了相关背景,为下文三爷去城里住、做木头人等情节做铺垫。②村庄凋敝,没有几个人,三爷只能与花狗聊天,他把花狗称为伙计,与花狗无所不谈,突出了三爷内心的孤独。③花狗与三爷的儿女们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小说具有了讽刺效果,使文章主旨更深刻有力。(1点2分,
2点3分,3点4分)
9.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日益凋敝。小说中三爷的左邻右舍都进了城,村里剩下的人不多,他倍感孤独。(2分)②爷进城之后感觉轻飘飘,精神没了着落,难以与都市生农民离开土地,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部分人陷入精神困境之中。(2分)③子女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不够,不知如何尽孝,老人缺少精神慰藉。三爷与子女交流的心愿难以实现,所以才整天与花狗、木头人说话。(2分)
10.B
【解析】“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意气自若”意为“神情如故”;“殊无惧容”意为“毫无惧色”。
11.D
【解析】“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和右边”或“四周”。
12.D
【解析】“王彬感到十分痛恨”错。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意为“遗憾”。
13.(1)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害忠诚善良的人,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灾祸殃及家族。(“数”“忠良”“抗旌”各1分,句意1分)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后昆”“违”“宥”各1分,句意1分)
14.①王应认为王彬在王敦强盛的时候,能够有不同的意见,一般人比不上他。(1分)
②王彬目睹过衰败困苦,一定会对他们产生怜悯恻隐之心。(1分)③王舒则墨守成规,不会超越常规做事。(1分)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预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以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来与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15.C
【解析】不是直接抒情。
16.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悬想”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1点3分,大意正确即可)
17.(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18.A
【解析】“一窝蜂地从里边涌出,粒粒饱满,满是淘气劲儿”等,是比拟;“肆意绽放的丝瓜花,吹起一支支金色的号角”等,是比喻;“孩子们呢,或坐在小板凳上,或躺在凉席上,或依偎在大人怀里”,是排比。
19.(1)①原文多用短句,有强调作用,句式灵活,节奏明快。②原文表述与全文语言风格一致,更生动自然,更具诗情画意(更有画面感,更具诗意美)。(1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
20.①丝瓜种子就发芽了
②阵阵晚风吹进小院
(1点2分)
21.(1)“中学生阅读导报”,改为《中学生阅读导报》
(2)“广大莘莘学子”,删除“广大”
(3)“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
(4)“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删除“为中心”
(5)“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改为“防止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任选4点)
22.答案示例:
①周瑜,字公瑾,“瑜”与“瑾”均为美玉,共彰品性之洁
②韩愈,字退之,“愈”与“退”,一进一退,蕴中庸之韵
③关羽,字云长,由鸟羽联想到浮云的飘逸无拘
(1空2分,2空4分,3空5分)
23.参考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4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