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未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
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
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这一现象反映了
战国时期
A.诸侯争霸社会秩序亟需重建
B.不同思想相互融合兼收并蓄
C.儒家顺应民意成为主流思想
D.儒法思想对立阻碍社会发展
2.有学者认为:“荀子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来吸收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以礼治为主、法
治为辅的政治模式理论
弥补了传统儒家的不足,等于为儒家理论进行了一
次大换血,使之活力大增。因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采用的指导思想。”该学者
意在强调荀子
A.严重违背儒学的思想宗旨
B.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C.改造儒学以适应政治需要
D.宣扬了“以法治国”的理论
3.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
宜”。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特点是
A.强调“春秋大一统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体现了“三教合
D.糅合了多种学派思想
4.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000
3538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国力衰弱
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与这首
诗反映的思想相符合的是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2021.01)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
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7.《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
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
之意。”由此可知,该书作者
A.赞同废除宰相
B.倡导民主政治
C.主张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
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
思想系统。”这种“新思想系统
A.与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对当时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D.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9.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
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10.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
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
A.论证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B.认识到雅典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理论基础
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
11.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
不可侵犯的畏惧感,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由此可知,当时的圣
像画
A.阐明了神是人造的理念
B.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理念
C.否定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D.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2.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
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
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13.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
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
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以理性为基础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