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22:30:40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期末考试,一
高2022级语文试题
,论的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总分150分8
3.试卷页数15页
,法长一静
材乙喷
现代文阅读(36分)
是哲的会婆千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的各1
涵养平和的交流心态
C0°》题:计,边
盛玉雷
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愈发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从热衷跟帖盖楼,到频频
微博互动,从个性表达观点,到社群互帮互助,“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公共舆
论场从未像今天这般热闹。
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
己的惯常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粽子和豆腐
脑要吃成的还是甜的,相声圈师徒反目应该支持师傅还是徒弟,熊孩子与路人打闹
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
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
上引发争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
机路怒是因为前车不遵守规则,用餐突然暴起是缘于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
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
高2022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5页
动选择
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
的引信。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
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
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F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
不可避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
矢。任何时候,“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当“吃瓜群众”身陷情绪泥沼,就需要有人挺身相助,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
的人来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
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
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避免网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是去年9月,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在网络上各抒已见;紧
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
辄挥舞道德大棒,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
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真相荡浊涤清。,高产
色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每一种颜色的汇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
过从分歧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
位思考,而不是党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言”就“不合”、“不合”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
不合,方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小(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1
A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场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尽是各种“大声嘶吼”的喧嚣。
B司机因前车不遵守规则而路怒,这种正当的“生气”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高2022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15页2020-2021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22级语文答案
1.D(A.
“尽是各种
‘大声嘶吼’的喧嚣”
过于绝对。B.文中第3段说“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第4段首句的“然而”表转折,意味着作者并不一定赞同这种观点,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生气”容易走向极端。C.第5段只是说“在一个多元社会……不可避免”。“社会的多元化”与“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冲突”“以毒攻毒”“灼伤彼此”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2.C(“文章关于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理性交锋的引例,是为了论证真理越辩越明”错误,这个引例证明了理性交锋的重要性。)
3.B(“集群极化效应”在原文第4段。同时,“必然”的说法与原文“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能”也有不合之处。)
〖阅读导引〗
本文是选自《人民日报》的一篇政论文,观点标题的“涵养平和的交流心态”。文章(1-4段)首先针对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现实,指出“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其实质是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然后话锋一转(5、6两段),“生气”固然无可厚非,但我们还需寻求一个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惑。接着(第7段)又举出两个实例——丘成桐和杨振宁在网络上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林毅夫和张维迎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的公开辩论,说明这样的理性交锋的结果是让真理越辩越明。最后(第8段)总结,我们应该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从而把弥漫社会的戻气、火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4.C(见材料一第2段“但那些只做线下、没有数字化的服务业”,用恒温设备保存白酒红酒等商品,这是保存商品的行为,与“服务业数字化”线上交易的本质无关。)
5.B(“具有数字化能力的新型服务业在逆势发展”有误,扩大了范围。应该是“数字化能力较强的新型服务业在逆势发展”)
6.①发挥先进平台的带动作用:以“美团”为代表的服务业数字经济平台主动示范,积极带动
;②融合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人效的普惠式提升;③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④扩大规模,利用科技:依靠市场规模优势和现代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⑤服务业自我探索数字化道路。(任答三点得满分。解答本题时,结合问题,抓住各材料的相关段落,进行筛选整合,概括作答。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有“概括并说明”的要求,所以学生在作答时需在要点的开头概括,再进行展开。)
〖阅读导引〗
实用类文本阅读以“服务业数字化”为中心话题选用了四则非连续性新闻材料。材料一介绍了我国大部分服务业还是传统模式,疫情让更多民众意识到服务业数字化的价值,疫情也让更多服务提供者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谈服务业数字化将有利于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更快地实现服务业数字化该怎样做;材料三以美团点评为例,侧重谈服务业数字化在带动就业和“稳就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材料四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要求,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四则材料以“服务业数字化”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逻辑清晰,语言明白晓畅,阅读难度不大。
7.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笔墨不多”有误,文中正面侧面相结合,有大量笔墨刻画“三来”的形象。另外,“作品因此有了更为深刻的批判意义”不是文本主旨所在。故选C。
8.高兴解气——同情后悔——决定帮助三来
审题关键:“对这一事件的心理变化”,注意抓取文中信息,概括小说情节。三来落选后,大贞子一啪啦快人快语,“她心里高兴,喊的话儿分外干脆,笑得也分外响亮”说明她的第一反应,心理特别高兴解气;后来,当善良的她“看到一个男子汉这样哭,不由得有些后悔,心像被谁给拧了一下”,可见她的内心变化,后悔不该这样嘲笑三来;再后来,她一次又一次地帮三来把猪菜放到肩膀上,甚至和父亲争吵后还决定以后帮三来割猪菜——可见她的心理由同情转变为切实的行动,决定帮助三来。
9.注意审题:明丽清新,朴中见彩,“天然去雕饰”,其实是本篇小说语言风格的三个要点:清新、朴实自然、富有个性特色。
(1)明丽清新:如第二段的海滩景色描写,色彩明丽,人物形象清新可爱。
(2)朴实自然:如大贞子的大量的心理描写,毫无华丽渲染,自然生动地叙写了大贞子的心理活动,让她的形象跃然纸上。
(3)富有个性特色:如大贞子向父亲哭诉的哪些话,非常符合大贞子急躁中带泼辣,粗放中见真情的性格特征,又非常切合她的农村女孩的身份与教养,具有个性特色。
10.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特别关注名词做主语和宾语,要确定谓语。本句中,“杂市井”看似表达完整意思符合语法规范,但是“小人浮脆”中的小人与前后文就没有任何关系,故应该是“市井小人”,根据语境,后文“补”应该缺宾语环卫官,环卫官骤增奉赐显得突兀。
11.答案:A
“本文主人公的名与字是反义相对的关系”错误,应该是“同义互训”的关系。夷,“平安平坦”之意,如“化险为夷”“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2.答案:B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对应原文讲的是契丹将要进犯(声言将入寇),而选项说成是正在进攻,典型的已然和未然的错误类型。
13.(1)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给分点为:畏壮侮怯,动宾结构,可以用组词法翻译;遽,突然匆忙之间;城,活用为动词,修建城池,这里只迁都;亡以,固定短语,“没有……用来……的”;大意给1分。)
(2)刚开始,王旦认为夷简很独特,对王曾说:“你一定要与他交好。”(给分点:始,当初,开始的时候,最初;奇,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独特,注意搭配,不能翻译为“认为吕夷简很奇怪”;其,祈使语气,千万、一定要;善交,好好地和……交往;大意给1分。)
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祖先是莱州人。祖父吕龟祥曾任安徽寿州知州,子孙于是就成了寿州人。吕夷简考中进士,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又升任大理寺丞。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上言:“隆冬牵运艰苦,须等到河流渐通,用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的志向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契丹在幽蓟两州聚集军队,扬言将要入侵,议论的人请求把京城搬迁到洛阳。吕夷简说:“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景德之役,如果不是皇帝的车马渡河,那么契丹未必那么轻易就会服从。应该在大名府建都来展示皇帝将要亲征,来打败他们的谋划。”有的人说:“这不过是虚张声势,不如修建洛阳城。”吕夷简说:“这是子囊城郢的计策。如果契丹能够渡河,虽那么即使有高墙深池,又能够倚仗什么呢?”于是在北京修建。
自从仁宗即位,太后上朝十几年,天下太平,吕夷简出力最多。后来元昊造反,朝廷四方很久没有打过仗了,出兵几次失败,契丹趁此机会,派遣使者要求割关南地。十分依赖夷简计算谋划,选择一个当时的名臣出使契丹。筹划治理西夏,两国边境于是宁静。然而募集建设万胜军夹杂了市井小人,浮躁松脆不能胜任战斗。用宗室来补充环卫官,陡然增加的俸禄和赏赐,用增加送给契丹的缯金二十万,但是没有深入计算它,导致后来费用多而无止境。郭皇后被废后,孔道辅等匍匐进入朝廷进谏,而夷简认为匍匐进入朝廷,不是太平的事,把道辅逐了出去。这之后范仲淹多次议论政事,献《百官图》来论述迁除的弊端,夷简指责他狂妄放肆,把他排斥在朝外。当时的人因此责备他。
吕夷简把握国家政权最久,虽然多次被议论的人诋毁,但皇帝的眷顾始终不曾衰减。然而他所斥责的官员,随即又被收复使用,也最终没被废除。对于天下的事,随着时机而变化,操作有方。后来分享仁宗庙里的的祭祀品,成为传世名相。刚开始,王旦认为夷简很独特,对王曾说:“你一定要与他交好。”最终与王曾一起作为宰相。后来,曾家请皇家纂刻墓碑,皇帝因为惨然思念夷简,写下了“怀忠之碑”四个字来赐给他。
14.D,“一改杜诗‘沉郁’之风”“与后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豪放异曲同工”有误,作者内心充满了面对现实的慨叹与无奈。两首诗歌,“其一”重在表达闲适与热爱,而“其二”从第二联开始,仍然是杜甫“沉郁”之风。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D项考点是考查情感内容理解兼诗歌风格了解,“一改杜诗‘沉郁’之风”“与后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豪放异曲同工”有误,作者内心充满了面对现实的慨叹与无奈。两首诗歌,“其一”重在表达闲适与热爱,而“其二”从第二联开始,仍然是杜甫“沉郁”之风。
故选D。
15.参考答案:
第一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身处水槛所见到优美景象,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衣干枕席清,既显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居所的简陋。
第二首三、四联,感慨自己老迈多病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以饮酒来消遣,表达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基调沉重。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情感内容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内容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总结。第一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身处水槛所见到优美景象,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二首诗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衣干枕席清,既显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居所的简陋。第三联叹老病缠身,痛浮名之累,“不堪”“何得”情绪激荡,深含“沉郁”之志。自己老迈多病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以饮酒来消遣,表达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基调沉重。
16
(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17.B(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培养:①以适宜的条件使繁殖:②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此处指线上发展模式如幼小的生物一样,要经历发育、成长、壮大的阶段,第一空选“培育”恰当。拓展:开拓发展。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根据后文的“线上空间”可知,第二空选“拓展”恰当。转译:不直接根据某种语言的原文翻译,而根据另一种语言的译文翻译。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根据“新的媒介”“新的语言”可知,第三空选“转译”恰当。替代:取代,但强调永久性。代替:取代,一般是暂时性的。根据“一些固有的模式还要保留”可知,第四空选“替代”恰当。)
18.D(语段以“线上文艺”为中心话题,这里需要填入一个总起句。故排除A项。“线上文艺”产生的技术条件不是此语段关注的内容,故排除B项。C项强调“线上文艺”新风潮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产生的,与后文内容不衔接,故排除C项。故选D.)
19.C(此题考察两个语法点:逻辑关系和语序。先看逻辑。前一句“虽然……但每年还是有那么多人亲临现场”是现象/结果,按照思维逻辑,我们需要对此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后文就必须用“因为”来建立因果逻辑。再看语序:“真实的”用来修饰“原件”,先有“视觉冲击力”再有“内心感受”。)
20.织物电子是一种在具有产生、传输、调制和测量电子功能的纤维或纤维集合体(或面料)上生成电路、传感(执行)、能量、计算和通信器件的电子技术。
【详解】
首先,题干有信息:“织物电子”是一种新兴电子技术,已经将下定义的主要概念作出了启示,学生善于摘取就好。其次,辨析导图中的信息,哪些是关于“织物电子”的本质特点的内容,如“核心部分织物电子器件”的本质以及载体。哪些是次要信息,如“织物电子的产生背景”“织物电子与柔性电子的区别”以至“织物电子器件的分类”等。按逻辑顺序组合即得到答案。检查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给分标准:名字引用或化用2分,天干地支运用2分,内容紧扣“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2分。
举例
上联:
庚子鼠年济世杏林为国弃疾去病,
下联:
辛丑牛年匡时天使为民无伤有为。
22.〖写作提示〗
审题:
抓住材料关键词:微笑、走红网络、符合时代审美、微笑大使。“对此”就是指对“丁真被委任为世界微笑大使”这件事。发表看法,有“议论文”文体导向。
因此,本次作文核心任务指向“阐释世界微笑日组委会为什么要将‘微笑大使’荣誉发给丁真”——重点是阐述丁真的“微笑”的力量以及“微笑”引发的种种社会热议及其思考。
情境与任务:世界微笑日(相应的节日内涵),与会嘉宾身份
参考立意:
丁真微笑的魅力——健康自然,甜野之美。
丁真的微笑引爆网络,实则满足了现代人们诗与远方的幻想。
丁真的微笑,驱散2020的寒冬。慰问人间冷暖,只需一笑温柔。微笑融化人心的冰雪。
丁真是贫困县的贫困青年,他的微笑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他为家乡代言,正是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的生动体现。
……
本作文选材于最新热点,学生写作兴趣浓厚。但是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学生有难度。要写好写出深度来不容易。建议均分4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