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宗旨:
以地理学科思维的训练为核心目标
强调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适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但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成(错误点、精彩点、疑惑点、争执点)并把控好课堂秩序)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的内容。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怎样合理配置水资源,纵观整册课本,水资源是在学生掌握了土地资源、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概况后,具有了一定的查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情况下出现的。通过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了解,认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而探究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这一课既是对前面土地资源的知识延续,又是对我国资源进行综合整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2、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教学重点(目标3)
三 、学情分析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资源这一概念对学生而言好像都知道,但又都不能准确表达,结合我国的资源、人口现状,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类似,地理逻辑思维推导的难度不大,但是水资源与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距离。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的限制,还不能宏观上的思考这类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四、教学准备
1.PPT图片:教材图3-2-1、3-2-2、3-2-3、3-2-4扫描图片,节水标志图片、节水小漫画
2. 干旱缺水视频
五、板书设计(附后)
六、教学流程(附后)
七、巩固练习(附后)
八、课堂小结(附后)
教学流程 内容
一、课前准备 课件调试到位。
明确小组分组情况。(几个组?组长是谁?组织展示能力较强的学生是哪些?)
透露小组合作竞赛的简要规则和奖励
【意图】候好课,了解学情,预热课堂。
二、导入新课 (一)自我简介、交代小组竞赛规则及小组奖励等级和奖品(特别设最佳团队奖1名,秩序良好,讨论积极有效)
【意图】煽动学生学习热情,注意要简短、清楚、明了。
(二)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玉溪的河湖,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玉溪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我们玉溪打扮的多姿多彩,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
教师: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那些用途吗?
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生:细致观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生活动】教师呈现PPT并提问,学生观看并运用生活常识思考回答。
三、新课教学 (一)揭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能力目标: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
让学生和评委教师明晰本节课的目标。
【师生活动】
教师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读图认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
(2)能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三、新课教学 (二)自主学习 水资源的分布 【设计意图】
学会识图,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学生养成同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师生活动】
教师:常言道“天上下雨地上流”,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源于哪里?得出结论:陆地上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过渡:降水汇入河流进而流入海洋,通过河流径流量的多少,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水资源的多少,下面我们就来看我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径流量,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活动1】
点拨: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纪变化大。与降水的时间分布类似。
【承转】我们先前学过降水的分布,除了在时间上降水的分布不同,在空间上降水分布也不同,同学们回忆一下,降水在空间上分布有什么特点。 导学案
二、问题及问题串
【活动1】:读课文P63、64图3-2-1,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长江河水径流量哪几个月大,属于哪两个季节?哪几个月小,属于哪两个季节?
鄱阳湖星子段不同年份湖水有何差异?
3.通过上述两个问题,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具有 季节多, 季节少,年际变化 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河流流量可以反应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因此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降水多,河流数量多,流量大,反之缺水。将水资源多少的知识迁移到已经学习过的降水分布的知识,难点得到突破,并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转入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探究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新课教学 (二)自主学习 水资源的分布 【设计意图】
学会识图,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学生养成同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师生活动】
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同桌间讨论完成问题。
学生:同桌间讨论,完成【活动2】。
点拨: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小结并板书
时间
水资源分布
空间
【承转】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出现了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均匀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想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活动2】:读课文P64图3-2-2,回答下列问题。
找出多水带、平水带和缺水带,观察我国水资源大致上呈现出东 西 ,南 北 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自 向 递减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一目了然的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三)自主学习 合理配置水资源 【设计意图】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师生活动】
1.教师:我国的水资源与耕地的匹配是否合理? 不合理,那该怎么办?介绍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2.教师:南水北调已开通使用的东线和中线工程的目的地个是哪里?他们都属于什么地区?
3.结合PPT中的图文资料,小组讨论完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分析(3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的原因。
【承转】我们一直在提的水资源是淡水还是咸水?得出结论:淡水。
同学们喜不喜欢做实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全球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有多少? 导学案
【活动3】:读课文P65图3-2-3,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3-3-3中国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完成下表。思考,这样的水资源与耕地匹配是否合理?
南方
北方
耕地
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代表工程是什么?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代表工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文资料,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读图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承转】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措施,但纵观全国,干旱、缺水的面积依然广大。图中是我国的节水标志,请同学们分别站在国家的角度和公民个人的角度谈谈如何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三、新课教学 (四)自主学习 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地球能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初步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其次,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对水资源还存在有污染和浪费现象,进一步增大了水资源的紧缺性。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实验,突出地球上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缺乏。
教师:你身边有没有用水的不良习惯?
你身边有没有节约用水的现象?
向学生介绍部分节水措施
学生:同桌间讨论身边的水资源利用地理现象。
点拨:仅仅只靠个人的力量来保护水资源远远不够,国家为了保护水资源颁布了两项基本法。
结束语:让我们把手举起来一起大声的念出来“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