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发展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1)种植业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林业的分布、渔业的分布;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农业基地;
(3)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
2、分析:1本节课教材介绍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分布、渔业的分布,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
2、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差异大,因此,我国农业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它人文因素的影响,而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正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体现,而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必须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农业与生活的联系。
(2)知道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各类农业部门的分布。
(4)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考虑哪些条件。
(5)知道我国规划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6)知道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2、分析:(1)通过图片资料分析各个农业部门的地区分布情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通过查阅图片、资料、举实例说明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
(4)通过查阅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5)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性,但在走现代农业之路时,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材问题诊断分析:1、从身边看得见的生活事例出发,使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已学过的我国的气候特征,分析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2、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我国既要走现代农业之路,又要发展生态农业这两个问题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例说明二者并不矛盾,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定要使用化肥、农药、除草济等。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自学精讲(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知识记忆)——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㈠课前回顾:(1—2分钟)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
㈡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农业与生活的联系。
(2)知道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各类农业部门的分布。
(4)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考虑哪些条件。
(5)知道我国规划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6)知道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㈢自学精讲(25分钟)
1、什么是农业?农业可分为哪几个部门?完成P75活动。
2、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哪里?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种植业有何差异?
4、畜牧业可分为哪两类?我国有哪四大牧区?
5、找出我国四大渔场及淡水鱼业集中区。
6、找出我国三大林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同步练习题。
(五)课后小结(5分钟)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二、四大农业部门的分布及特点
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回顾:(2—3分钟)
看图说出农业的分布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导入:本节的重点是突出“因地制宜”,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农业怎样能做到因地制宜?
设计意图:用问题的形式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师生活动: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本节课。
板书课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考虑哪些条件。
(2)知道我国规划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3)知道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三)自学精讲(25分钟)
自学精讲:读图回答问题。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考虑哪些条件?
2、为什么要走科技兴农之路以及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3、举例出我国实施的农业科技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同步练习题。
(五)课后小结(5分钟)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二、坚持走现代化农业之路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