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3课 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导入新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仔细阅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部分拟定小标题。
1.“硬咽草根鱼骨头”
2.“夜里钓鱼摸野菜”
3.“耐心劝导小梁”
4.“命令战士喝鱼汤”
5.“奄奄一息让鱼汤”
示例:
检查预习
1.速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记号,多读几遍。
感悟情感
2.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交流让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说说理由。
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语,读出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2.老班长的神情描写。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1)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2)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找出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
(2)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1)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3. 其他描写
(3)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硬咽草根鱼骨头”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重点段落赏析
“夜里钓鱼摸野菜”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耐心劝导小梁”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虑。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命令战士喝鱼汤”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奄奄一息让鱼汤”
注意读出内心的感受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主题升华
想一想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假设现在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训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复述课文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让同学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练习复述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