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综合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综合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9 21: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综合提升卷  
[范围:第十章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  )
A.中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
2.人间最美四月天,在春日的千佛山公园里,以下现象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 (  )
A.路上如织的游人 B.沁人心脾的花香
C.空中飘舞的花瓣 D.清晨蒙蒙的雾气
3.如图所示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图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
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
C.常温下从图甲状态到图丙状态大约需要20天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  )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5.平常说物体不带电,这是因为 (  )
A.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B.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C.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D.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6.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
A.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7.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8.从古到今,人们在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宇宙观。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天圆地方的
C.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9.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球是一颗行星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有空气 D.月球上昼夜温差小
10.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
B.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C.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间存在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如图所示,小明嗅到醋的味道,这能说明分子一直处于       中。?
1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  ;?
面团分离后还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
14.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   。“日心说”认
为    是宇宙的中心。而实际上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    星中的一颗。?
15.光年是天文学中的    单位,它表示光在真空中传播    所经过的距离。在晴朗少云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一条白茫茫的光带横卧在天空中,人们叫它银河;这是由三千多亿颗恒星形成的巨大星系,天文学上称它为“银河系”。银河系的尺度大约是1.0×105 l.y.(光年),相当于      km。天狼星距离地球约8.7 l.y.,即它发出的光在宇宙中需传播    年才能到达地球。?
16.我们已经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所了解,请根据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完成下列填空:
电子→原子核→    →    →生物体→地球→    →    →总星系。?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11分)
17.(5分)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相当于氦原子核)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18.(6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想打电话给他爸爸,让他来接自己放学,但是不巧手机没电了,小明急中生智,用手捂住电池一会儿,再将电池放回原处,手机又能拨出电话了。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9.(4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0.(10分)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时界面十分清晰,三十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
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图丁: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戊:将两个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甲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在               。?
(2)图乙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3)图丙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1.(12分)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值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 cm刻度线处。
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对应的刻度值L。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Δ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水柱长
度L1/cm
混合后液柱
的长度L/cm
液柱减小
的长度ΔL/cm
酒精的
含量β
1
76.2
98.1
1.9
20%
2
96.8
3.2
40%
3
44.0
96.4
3.6
4
35.0
97.4
60%
5
16.7
98.4
1.6
80%
①第2次实验水面对应刻度值如图甲所示,为    cm。根据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中混合后酒精的含量为    ;第4次实验中液柱减小的长度为    cm。(酒精的密度为0.8 g/cm3)?
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ΔL-β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随着酒精含量的增大而       。?
22.(6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 μm厚的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    (选填“A”或“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
五、计算题(7分)
23.分子很小,1 cm3的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试估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若全世界有60亿人,每人每秒数一个,数完1 cm3的水中所含的水分子,需要数多少年?
答案详析
1.C 
2.B 解析: 路上如织的游人,人的运动是宏观物体发生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沁人心脾的花香,是花的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B符合题意;空中飘舞的花瓣,是花瓣在空中飘动,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清晨蒙蒙的雾气,这是小水滴发生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量筒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迅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故A正确;为了缩短时间,若采取搅拌措施,则无法证明分子自身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常温下从图甲状态到图丙状态大约需要20天,故C正确;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整个瓶子都呈现了淡蓝色,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4.B 5.C 6.C 
7.C 解析: 根据原子结构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整个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8.C 解析: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不是方的,故B错误;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类似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故C正确;哥白尼建立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现代天文学证明了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9.B 解析: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故A错误;月球的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环形山,故B正确;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没有空气,故C错误;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的覆盖,所以昼夜温差非常大,故D错误。
10.A 
11.分子 空隙 无规则 相互作用力
12.引力 斥力 无规则运动
13.断面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 引力
14.大爆炸 太阳 恒 
15.距离 一年 9.4605×1017 8.7
16.原子 分子 太阳系 银河系
17.如图所示
18.在寒冷的冬天,温度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缓慢;用手捂住电池,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电池从而能够继续放电,所以手机又能拨出电话了。
19.引力 温度 
20.(1)丁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戊 引力 (3)空隙
21.(1)C 
(2)①55.0 50% 2.6 
②如图所示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2)①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则第2次实验水面对应的刻度为55.0 cm。
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柱的质量:m水=ρ水V水=ρ水SL1,
酒精柱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ρ酒精SL2,
则酒精的含量:
β=m酒精m水+m酒精×100%=ρ酒精SL2ρ水SL1+ρ酒精SL2×100%=ρ酒精L2ρ水L1+ρ酒精L2×100%,
由表格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中水柱的长度L1=44.0 cm,
酒精柱的长度L2=100 cm-44.0 cm=56.0 cm,
代入上式,解得β≈50%。
第4次实验中液柱减小的长度:ΔL=100 cm-97.4 cm=2.6 cm。
②将表中的数据(20%,1.9),(40%,3.2),(50%,3.6),(60%,2.6),(80%,1.6),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随着酒精含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22.(1)原子核 (2)B (3)C
23.由题意可知,水的体积V=1 cm3,水的密度ρ=1.0 g/cm3;
根据ρ=mV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 g/cm3×1 cm3=1 g;
1 cm3的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
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1=1 g3.35×1022≈3×10-23g。
60亿=6×109,
60亿人,每人每秒数一个,需要的时间为3.35×10226×109 s≈5.58×1012 s=1.55×109 h≈176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