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课题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教师 黄 欢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 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措施简述 开展学习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学会分析中国地理的方式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 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展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授课过程
基
础
内
容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国情
过渡: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
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区域特色
过渡: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我国沿边主要边境口岸,说一说,它们对当地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
(2)想一想,我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
(3)举例说明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归纳:我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沿边地区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城市,议一议,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2)找出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银川、兰州等城市,说出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城市所在地区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归纳:黄河、长江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形成,加上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中国与世界
过渡:我国沿海、沿边及其他地区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只有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代表参加联合国会议、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我国举办奥运会、我国海军参与亚丁湾护航等图片,引导: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P.108“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材料,说一说,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你有何感想?
归纳:30多年来,我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
课堂活动
展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相关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后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归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主要经济成就: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规模快速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黄金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应对经济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中的积极态度和走向成熟;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不断壮大;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如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
归纳: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过渡:展示几幅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图片中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要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活动
说一说,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归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P.109“活动”。
归纳: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补充。
课堂练习
板 书
设
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基本国情
区域特色
中国与世界
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反思: 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有限,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不能彻底明白,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问题学生还是能理解的,教学效果良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