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济宁二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3.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5.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6.“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耕农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
8.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
9.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10.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③重视专利保护 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2.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3.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4.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后期
16.“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17.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 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 D.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18、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B。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得到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 D。得到美国人民的拥护
19.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2l.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 B.50——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22.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3.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2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 简要说明理由。(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