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长方体的表面积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长方体的表面积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10:3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也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 直接告知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趋向成熟,自主性也在逐渐增强。学习方式的变化,会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为了使学情分析更为准确、有价值,我采取了前测的方法了解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基础,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三角板、有关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再一次与大家共同上一节数学课,老师非常高兴,但李老师有一个困惑的问题,能帮我吗?我现在不清楚自己对面是哪个方向,是南面吗?……。谁能告诉老师一下。(渗透相对面的理解)——谢谢!
还记得学好数学的小窍门吧?——倾听,思考,表达。本节课,我们看一看,谁做得最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设计意图】 用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渗透学好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绪,预热学生思维,渗透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题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长方体的知识。——板书:认识长方体
师:你能在身边找到长方体吗?说一说
预设:现场找长方体,2-3名学生。例如,音箱是长方体的(物体)
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有关长方体的知识还有哪些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学生自发提出目标,教师参与把握目标;针对本节课内容,确定有效目标,对于学生提出的目标中,暂不能解决的目标,可提示放在以后阶段学习,体现师生共同制定目标。板书确定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自学之前,我们共同来看“自学指导”。(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在自主学习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法,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交流过程中可以到黑板前板书。第几组就板书第几题。要求听清了吗?好,开始吧!
预设:学生大约用3-4分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13页“认一认”,结合实物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预设:学生在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能结合实物说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平平的是面;面与面相交部分是棱;三条棱相交的一点(或尖尖的部分)叫顶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淡化处理,主要达到有利于学生表达的目的即可。时间可以1分钟内完成。
(2)阅读教材第14页“试一试”,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完成教材上的表格。
预设: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借助手中的工具、学具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利用直尺、剪刀、几个长方体盒子、小棒或塑料吸管等,通过剪开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用重叠法比较面的特点;利用小棒或塑料吸管来比较棱的长短,观察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可以自行
预设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并且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3)借助教材第14页表格,比一比,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学生通过(表格的)整理、比较,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阅读教材第14页下面两幅图,结合实物说一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在下图中标出来)
长方体 正方体
预设:大家已经了解了长方体棱的特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棱长。
3.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预设:学生大约用4-8分钟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习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从第一组开始,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教师组织:各组按自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汇报,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预设:教师深入到小组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阅读教材第13--15页,思考下列问题:(建议8-12分完成)
(1)阅读教材第13页“认一认”,结合实物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预设:提醒汇报的同学向其他组发问:例如,你知道这是长方体的哪部分吗?
【增加学生的互动、互助,达到讲练结合的作用,起到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
(2)阅读教材第14页“试一试”,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完成教材上的表格。
预设:组织学生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前面有自学指导,这里有小的温馨提示;在读自学提示时,强调“第(2)个问题”要注重旁边的温馨提示哦!那可是有序思考的表现,看哪组同学做得最好?
(3)借助教材第14页表格,比一比,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学生尝试总结,分工汇报。提示学生充分练习,表达清晰、明了。
(4)阅读教材第14页下面两幅图,结合实物说一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在下图中标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会不按习惯说。通常是长方体底面长边为长方体的长;底面较短的边为宽;竖着的棱为长方体的高;
教师追问:如果长方体要是“竖”起来,那长宽高分别是哪个呢?
【设计意图:以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主要目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的表达。】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请用“?”标记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
预设:听到大家精彩的汇报,对长方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用简洁的数学方式完成学案的部分问题,老师巡视,指定小组到黑板前面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未写)
【达标反馈】
必做题:
1.在教材第15页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在教材第15页上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在教材第15页上完成“练一练”第3题。
预设:完成一两道题。确保在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学习。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以期达到高效课堂。
选做题:
在下面完成第15页上 “练一练”第4题。
【拓展延伸】阅读教材第15页“实践活动”。你能制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