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根据材料,判断古人赞颂的重大工程是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长城
D.
赵州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我国古代哪一伟大工程的赞美之词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隋朝大运河
D.
长城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以天津为起点的
A.
②
B.
①
C.
④
D.
③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
581年
B.
605年
C.
589年
D.
618年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流淌了1000多年后又担负起南水北调的任务。隋炀帝当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
供隋炀帝前往美丽的江南地区游玩
B.
将滚滚长江水北送
C.
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D.
展示帝国的强大
下图描绘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是
A.
北达涿郡,南至洛阳
B.
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
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D.
北达涿郡,南至邗沟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通济渠
B.
永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西晋统一全国
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隋军南下灭陈
D.
大运河的开通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统一
C.
统治者残暴
D.
大运河开通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秦朝统一六国,但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与秦朝相似的朝代是以下哪个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
沟通五大河流
D.
便利南北交通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郑国渠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李密声讨的这一人物(?
?
)
???????①建立隋朝并统一了全国②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③他正式创立了科举制④
618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⑤他是隋文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隋朝的历史与秦朝有很多相似处,主要包括(?
?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③都修缮了京杭大运河④都对辽东进行征战⑤都有制度创新且影响深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⑤
二、列举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
(1)当时修筑此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依据地图回答,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
(2)认真观察地图,如果从洛阳到江都需要经过大运河的哪两段?(2分)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2分)
材料二纵贯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
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2006年我国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历时8年申遗成功。
???????????????????????????????????
???????――新华社《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3)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依据材料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注:指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材料一中的“一渠”是指什么?它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以哪座城市为中心?(
6分)
(2)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信息?“此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
3)依据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内容。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涿郡”是大运河的北端,江都(扬州)是大运河南段的必经地,材料反映了大运河起着贯通南北、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大运河三点的基础上,理解大运河的作用。“涿郡”是大运河的北端,江都(扬州)是大运河南段的必经地,材料反映了大运河起着贯通南北、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根据教材知识: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故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起止点。解答本题,我们可以从题文中的图片中知道答案:最北点是涿郡;最南点是余杭。故选C
7.【答案】B
【解析】大运河共分四段,以洛阳为中心,洛阳以北是永济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头脑中形成大运河的空间图。
8.【答案】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实行大一统的标志。589年隋灭南陈,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隋朝的史实。隋朝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并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但因为暴政短暂而亡,故选A。
10.【答案】C
【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从上述皮日休的观点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大运河
点评:学生要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评价大运河,皮日休的观点是从积极方面评价大运河的,但同时学生也要认识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民伤财,是导致隋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简单知识迁移和比较分析能力。据题干可知: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但是却统一六国,有众多的制度创新;据所学知识分析答案:汉朝不是短命王朝;唐朝不是短命王朝;元朝也不是短命王朝;只有隋朝是短命王朝,同时还有许多制度创新: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故本题选B。
12.【答案】B
【解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13.【答案】C
【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秦为了攻打南越而修建的军事工程,B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C项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成,本题选C。
考点:隋朝大运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炀帝,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②③④李密声讨的这一人物是隋炀帝。隋炀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他从605年起,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故②③④正确。
①建立隋朝并统一了全国的是隋文帝,故排除①。
⑤李密声讨的,不是隋文帝,故⑤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朝和秦朝的历史,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①②⑤隋朝结束了之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结束了战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而灭亡,隋朝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而灭亡;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秦朝设置郡县制,两者都有制度创新且影响深远。故①②⑤正确。
③④隋朝挖通了京杭大运河,而秦朝没有。隋朝对辽东进行了征伐,而秦朝没有。故排除③④。
?故选C。
16.【答案】(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2分)洛阳。(2分)
(2)通济渠;邗沟。(2分)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
(3)历史悠久,是最古老的运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史实。
(1)材料一中的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隋朝大运河全程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从图中看从洛阳到江都需要经过大运河的通济渠、邗沟。
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分析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答出两条即可)
17.【答案】(1)大运河;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
(2)信息:大运河有利于南北粮食的运输(言之有理即可);
?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3)大运河是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开通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南端是余杭,北端是涿郡。
(2)本题是主观题,根据题干主要信息,围绕“加强交通运输”组织语言文字回答即可。
(3)此题是主观题,根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内容,给出正确的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第4页,共9页
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