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
?
1.
填空。
《老山界》的作者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全文采用顺叙的方法,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序安排层次,脉络清晰地叙述了红军翻山的全过程。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
?
?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
?
?
?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
?
?
?
)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
?
?
?
)立在面前。……像春蚕在jǔ
jué(?
?
?
?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泉在wū
yè(?
?
?
?
),像波涛在
péng?
pài(?
?
?
?
)。?
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________
(2)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锲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________
(3)夜夜我听见马蹄奔弛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________
?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绝壁:________。
(2)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骨碌:________。
5.
仿照课文原句造句。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清晨,菜畦边的喇叭花开放了,缀着晶莹的露珠,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老山界(节选)
①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②“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③“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④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⑤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⑥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⑦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做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⑧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⑨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⑩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B.选文中提到,瑶民家里之所以只有母女两人,是因为家中男人听说红军要来,便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了。
C.第?段写红军战士“哈哈大笑”,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第?段的“抢”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饥饿难耐又时间急迫的情况下争夺粮食的场面,写出粮食的紧缺。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对瑶民妇女的描写,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了瑶民妇女对军阀的痛恨和对红军的期盼与感激。
B.第⑩段中的“奇观”一词既指眼前之景,又指长征这一伟大业绩以及红军队伍。
C.第?段用了四个问号,刻画红军战士们刚接到在山路上睡觉的命令的惊愕、担忧的心理,这是人物有血有肉的真实体现,让读者与红军战士更亲近。
D.第?段写到半夜山中“就是寂静”,但后面又写各种声音,这是以有声衬托无声,通过各种声响,衬托出午夜的雷公岩的寂静。
(3)有人认为选文第⑦段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第①⑦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8.
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某中学七年级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9.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请你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2)活动中,班长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学生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的话进行反驳。
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
一、
填空题
1.
【答案】
陆定一,记叙文,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
【答案】
zhàn,quán,zhuì,矗,咀嚼,呜咽,澎湃
3.
【答案】
梁→粱,锲→契,弛→驰
4.
【答案】
极陡峭难以攀缘的山崖
滚动
5.
【答案】
灯笼在闪烁,喇叭在吹奏,高脚杯在摇晃
二、
现代文阅读
6.
【答案】
C
A
(3)示例一:不能删去。第⑦段主要写了红军战士帮瑶民写标语,以便告知后来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这对上文红军送米给瑶民的情节起着衬托和补充作用,更表现出军民一家亲,突出了取得人民支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基础。所以不能删去。
示例二:能删去。第⑦段主要写了红军战士帮瑶民写标语,以便告知后来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但第⑥段已有红军送米的情节突出红军对人民群众的帮助,加入该段显得啰嗦;另外,第⑥段写了瑶民妇女为红军煮粥,第⑧段写了吃粥的场面,加入第⑦段使上下文连贯性不强。所以可以删去。
7.
【答案】
(1)“奇观”既指眼前火光与星光相接,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的许多“之”字形壮观浪漫的景象,又指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及长征这一伟大业绩。
(2)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写出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突出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3)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
三、
综合读写
8.
【答案】
示例:①回望历史,立志报国;②铭记历史励志报国;③团结奋进,振兴中华;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9.
【答案】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①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②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我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很方便,生活也很舒适,但我们中不少人恰恰缺少了吃苦的精神,缺乏承受挫折与困难的勇气。重走长征路,可以唤起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