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教学
重点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教学
难点
教材
分析
及
教法
设想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对于教师来说,困难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生有序完成,引导学生讨论升华。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在制订计划和结果讨论,尤其是收集纯净的唾液,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越是着急紧张就越是得不到唾液。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学生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完成探究。
教学
准备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学生代表慢慢地嚼一块馒头,问:食物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导学生阅读P30探究提示,说明:
1.由于本实验中变量不止一个,因此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请学生自主设计。
2.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用碘液进行检验(以前学过)。
3.将试管握在手中即能保持37℃.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指导学生收集纯净的唾液:讲一些“望梅止
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回答。
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回忆已有的关于淀粉检验的知识
根据提示,两人一组制定探究计划。交流并完善探究计划。
?
两人配合,取唾液、处理馒头块儿、量取一定量的清水等,按照探究方案实施计划。
握在手中时另一位同学负责搅拌。
5-10分钟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淀粉遇碘变蓝。
各组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与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胆汁可以使脂肪变成小的脂肪微粒。
归纳三类大分子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和最终的消化产物。
学生思考回答。
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梳理
知识
归纳
整合
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
板
书
设
计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不含消化酶
教
学
札
记
关于探究活动,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得到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肯定。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鼓励学生分析导致不同结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