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4.3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4.3人体的呼吸复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17: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的呼吸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①复习巩固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②巩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巩固人体呼吸的四个环节。
④巩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
难点
教材
分析

教法
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动画、视频、教学实物模型等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启发、观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知识梳理:
鼻:
呼吸道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 系统。
①呼吸系统的组成 喉:

支气管:
肺: 的场所
气体进出 的通道
②呼吸道的作用
对吸入空气的处理: 、湿润、
吸气:肋间 肌 收缩
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的通气) 膈肌 胸廓

3.典型示例,总结规律:
例1:当吸气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和肺内气体分别是 ( )
A.等于大气压 新鲜气体
B.等于大气压 混合气体
C.高于大气压 混合气体
D.低于大气压 新鲜气体
例2: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
A.用来构成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分解有机物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4.强化训练
(1)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
A.鼻 B.口腔 C.支气管 D.肺
(2)人体的消化道与呼吸道共同的通道及吞咽食物时,防止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伤害的结构是( )
A.喉、会厌软骨 B.咽、甲状软骨
C.喉、甲状软骨 D.咽、会厌软骨
(3)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 )
A.不挺胸、不屏气 B.挺胸、不屏气
C.挺胸、屏气 D.不挺胸、屏气
(4)某人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他可能患 ( )
A.肺结核 B.肺气肿 C.气管炎 D.肺炎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二氧化碳产生于 ( )
A.肺泡 B.组织液 C.血液 D.组织细胞
(6)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①肺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的通气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③
(7)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 )
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 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
(8)下列一些做法中,不污染空气的是 ( )
A.工业生产的排污 B.车辆船排放的尾气C.地面扬尘 D.农药化肥的使用、
(9)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进行调查,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 )
A.农民 B.林业工人 C.水泥厂工人 D.城市居民
(10)一个人在深深地吸气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B.胸廓扩大 C.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D.胸廓缩小
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梳理
知识
归纳
整合
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








本章为人体的呼吸,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题,以问题的形式展开学习。具体问题如气体进入肺泡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而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教师不是直接告诉,而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表达交流、问题解决等环节,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