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17: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
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
难点
教材
分析

教法
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动画、视频、教学实物模型等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启发、观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呼吸道能对吸入空气进行处理,那么,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呢?在肺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在肺部发生了气体交换,那我们现在就通过教材p50图27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
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实验。
讨论题:
① 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 手向下拉橡皮膜时,表示膈肌收缩,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 橡皮膜回复时,表示膈肌舒张,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 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播放动画:膈肌舒缩引起胸廓变化
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是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呢?氧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是在组织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被利用的。
学生分析教材所示实验及表中的数据,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肺泡结构图,分析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感受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观看动画
学生明确演示模型各部分代表胸廓的哪个部分,并通过观察演示模型及探究问题,明确:
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 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呼吸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观看动画,明确在肺泡内发生的气体交换
观看动画,明确在组织处发生的气体交换
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梳理
知识
归纳
整合
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
?
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题,以问题的形式展开学习。具体问题如气体进入肺泡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而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教师不是直接告诉,而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表达交流、问题解决等环节,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