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复习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复习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29 12: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复习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  )
A. 纬度高
B. 海拔高
C. 距海远
D. 晴天多
2.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污染严重
B. 湿地减少、湖泊萎缩
C. 荒漠化
D. 盐碱化
3.下列语句中,描写青藏地区景观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B. 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C.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5.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黄河,B是澜沧江,C是长江
B. A、B、C三条河流均发源于西藏自治区
C. D所在农业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D. E所在牧区是高寒牧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
6.下列省区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7.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灌溉农业
B. 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
C. 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
D. 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
8.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高
B. 因青藏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C. 西藏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D. 青海省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9.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造成①、②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土壤
10.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  )
A. 小麦、花生
B. 水稻、油菜
C. 青稞、小麦
D. 大豆、甜菜
11.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 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12.如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下利对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B. 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 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
1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B.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 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4.图中三江源是指②③④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指( )
A. 长江、黄河、澜沧江
B. 黄河、长江、澜沧江
C. 澜沧江、长江、黄河
D.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1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地区“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和林业”,造成其农业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
A. 处于高纬度地区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高,气候高寒
D. 少数民族聚居地
16.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的叙述是( )
A.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 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
C. 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
D. 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17.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经济因素
18.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小麦、谷子、高粱
B. 水稻、玉米、棉花
C. 玉米、大豆、甘蔗
D. 青稞、小麦、豌豆
19.下面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 )
A. 长江源区
B. 黄河源区
C. 雅鲁藏布江源区
D. 澜沧江源区
20.在高寒环境条件下生活的牦牛所在的地区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______(省区),其中河流C是________。
(2)D河流谷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与地壳活动相关的清洁能源是________。
(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
(4)有关资料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冻土层正表现为冻土持续天数缩小,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试分析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盆地,是我国地势________的盆地;D________,E___________。
(2)该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C_____________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青稞高产的原因是:________。
A. 该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B. 该地区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 该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 D. 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4)图示的铁路线是刚通车的________铁路,它的修建,遇到的技术难题是:________。
A。高寒问题 B。地形问题 C。冻土问题 D。缺氧问题
(5)该区是许多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海拔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
(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_____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湖泊d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湖和_________湖。
24.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_。
(2)总体来说,A省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有我国最大的①________沙漠。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________农业。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________。
(3)B省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________、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________谷地,近年来建成的②________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为我国的______地区。
(2)填出字母所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本区位于图中数字代表山脉名称①______山以南。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原气候、高寒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答案】B
【解析】三江源的湿地和湖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目前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湖泊萎缩。
3.【答案】B
【解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
4.【答案】D
【解析】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该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5.【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出,A是黄河,B是长江,C是澜沧江,这三条河流均发源于青海省;D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青藏地区的农业区,因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E是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
6.【答案】D
【解析】根据省的轮廓可知A为黑龙江省,B为陕西省,C为山东省,D为青海省;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地区。
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我国的四大区域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类型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农业类型看,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色的河谷农业。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但是,由于本区铁路线较少再加上铁路运输不如公路运输灵活,因此本区主要运输方式仍是公路运输。
9.【答案】C
【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四川盆地和②青藏高原纬度相近,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10.【答案】C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耐寒、耐旱的青稞和小麦。
11.【答案】C
【解析】三江源的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12.【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西北地区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
13.【答案】A
【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1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④是黄河,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15.【答案】C
【解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16.【答案】D
【解析】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径流量会减小,长度也会变短;这里资源稀少,破坏后很难恢复原貌。
17.【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18.【答案】D
【解析】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19.【答案】C
【解析】三江源地区主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源头不在此处。
20.【答案】D
【解析】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21.【答案】(1)青海 澜沧江 (2)地热能 (3)公路 (4)人类燃煤、石油及砍伐森林等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温升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南部,图中河流A、B、C分别为黄河、长江、澜沧江。D河流谷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与地壳活动相关的清洁能源是地热能。青藏高原目前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公路。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使得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青藏高原冻土持续天数缩小,深度减小的现象。
22.【答案】(1)柴达木;最高;澜沧江;雅鲁藏布江;(2)雅鲁藏布江;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3)D;(4)青藏;C;(5)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D是澜沧江,E是雅鲁藏布江;(2)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C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原因是: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3)本区青稞高产的原因是: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4)图示的铁路线是刚通车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是: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的环境,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冻土问题;(5)该区是许多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海拔高,有高山冰雪融水。
23.【答案】(1)青藏 可可西里 藏羚羊 (2)黄河 长江 澜沧江 (3)青海湖 内流 咸水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藏羚羊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藏羚羊,国家在藏北高原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咸水湖。
24.【答案】(1)昆仑山脉 (2)干旱 塔克拉玛干 灌溉 石油、天然气 (3)青稞 雅鲁藏布江 青藏
【解析】由图可知,A为新疆地区,B为西藏地区,新疆与西藏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总体来说,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灌溉农业。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石油、天然气;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青稞、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近年来建成的青藏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5.【答案】(1)青藏;(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3)昆仑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A西藏自治区、B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图中①是雄伟的昆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