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1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诗词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A.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B.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C.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从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资料分析法 D.实验法
3.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下列成语均描述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影响,其中与其他生态因素类别不同的是
A.螳螂捕蝉 B.飞蛾扑火 C.南橘北枳 D.北雁南飞
4.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下列现象与原因分析搭配错误的是
A.图1中的装片出现大量气泡——盖盖玻片环节操作不当
B.图2中未观察到细胞——标本不够薄而透明
C.图3中未观察到细胞核——光源亮度不足
D.图4中细胞膜看不清楚——细胞膜很薄且紧贴于细胞壁内侧
5.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前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清水 C.生理盐水、碘液 D.清水、清水
6.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这些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7.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靠表膜进行物质交换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靠鞭毛在水中游动 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人们在制作盆景、生态瓶等微景观时,常将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等不同植物进行搭配,显得生趣盎然。下列关于这三类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不具有输导组织
C.蕨类植物能通过孢子繁殖 D.被子植物具有六大器官
9.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科植物。由图可知,文冠果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0.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
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
C.菜豆种子的⑥和玉米种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
D.菜豆种子的④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
11.农民播种时发现,有的种子萌发了,有的种子却没有萌发,下列推测不恰当的是
A.未萌发种子的胚可能被昆虫咬坏
B.未萌发的种子可能还处于休眠期
C.未萌发种子可能储存时间过长,胚已经死亡
D.种子未萌发是由于未在土壤中施肥
12.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13.下图是植物根尖及各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像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B.幼根的生长仅通过②细胞分裂完成
C.③由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D.④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4.取桑树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置于阳光下。当看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纵切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茎中有运输水的结构 B.叶脉中有运输水的结构
C.变红部分的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枝条带有叶片可促进水分的运输
15.下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a的数量都相同
D.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
16.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
C.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速度 D.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17.同学们想检测甜椒植株上、中、下部位叶片的有机物的含量,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经碘液检测①、②和③号叶片蓝色依次加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不能检测叶片中所有有机物的总量
B.图2中大烧杯内的液体为酒精,小烧杯内的液体为清水
C.图3中的操作为滴加碘液检验淀粉
D.图1中①号叶片的淀粉含量最少
18.温室大棚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的是
A.除草施肥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25℃
19.近年来,北京“见缝插绿”地新建了许多“口袋公园”,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百草园。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参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只为动物提供有机物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保持水土、减少沙尘
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林田湖草”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C.人类的活动会影响不同的生态系统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
二、综合题
21.为探索水生植物的叶片是否与陆生植物的叶片具有类似的结构特征,同学们对睡莲和丁香叶片的横切图进行了观察。图1为睡莲叶片横切图,图2为丁香叶片横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睡莲叶片与丁香叶片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同学们想用高倍镜观察图1中A区域的细胞结构,应该先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2)睡莲和丁香叶片都具有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和_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称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属于__________组织。两者的叶肉细胞中都含有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两种植物合成有机物的主要器官都是叶。
(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睡莲与丁香的叶片结构最明显的差异是睡莲的叶肉细胞之间具有更多、更大的空腔,推测其作用是提供更多_________,这不仅可使叶片漂浮,更有利于水下部分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此外,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些都体现出睡莲对水生环境的___________。
22.一些鱼类和两栖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为了解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下图为蝾螈断肢再生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蝾螈断肢再生的过程中,通过细胞________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此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蝾螈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会先进行________,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已知蝾螈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则新产生的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为_______条。
(2)如图所示,蝾螈断肢6天后在伤口处形成芽基,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骨细胞,这是细胞_________的结果。其中,由许多肌肉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____。
(3)蝾螈断肢25天后,新生的每一块骨骼肌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一块骨骼肌属于________。骨骼和骨骼肌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________。自此,蝾螈的运动能力可得到恢复。
23.葵花籽是向日葵的果实,它既可用于榨油又可作为休闲零食。请回答下列问题:(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葵花籽结在向日葵的花盘上,花盘上有两种花型。如图所示,分布在边缘的________花颜色鲜艳,负责吸引昆虫传粉。内侧花的花虽退化,但具有花的主要结构: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当昆虫落在花盘上,花药产生的_________会粘附在昆虫身上,并进而被携带到雌蕊的_________上,由于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成熟时间不同,向日葵主要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填“自花”或“异花”)传粉。
(3)葵花籽常有空瘪的现象,研究人员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造成葵花籽空瘪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状况下传粉昆虫数量_________,导致_________不足,图1中的[ ]________不能发育成种子。
24.北京平谷特产北寨红杏富含维生素C、果糖、蛋白质、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寨红杏所含的成分中,水和钙、磷等物质是通过__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果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则来源于__________作用。
(2)为提高北寨红杏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其每日8~20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该时段中,________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而在12~14时,净光合速率_________,可能是因为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栽植间距对单果重及亩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栽植间距(株距×行距)
单果重(g)
亩产量(kg)
1m×2m
12.532
1213.241
2m×4m
14.701
1843.946
4m×6m
15.140
583.101
6m×8m
16.020
383.207
结果显示,选择____________栽植间距的亩产量最高。果树种植过稀,虽然对单果重有一定___________作用,但是亩产量较低,这是由于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果树种植过密,亩产量也较低,这是由于_____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
25.浙江青田县稻鱼生态系统有着“六月鱼苗放下田,九月再闻稻花香”的景象,被评为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稻鱼生态系统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鱼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水稻、稗草等属于_______,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属于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取食杂草,可以缓解杂草与水稻的________关系,有利于水稻生长。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飞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时是鱼类的食物,人们经常养殖鲤鱼来防治害虫,请写出养殖鲤鱼防治害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4)由下表可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鲤鱼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循环。
模式
化肥使用量(kg/hm2)
农药使用量(kg/hm2)
常规水稻种植模式
1883
7.02
稻鱼种养结合模式
1597
4.20
节约比例
15.2%
40.2%
(5)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______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在稻鱼生态系统中,人们很少使用农药,所以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危害较小。
(6)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稻鱼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增强。综合来看,稻鱼种养结合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26.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单细胞生物的“高智商”行为
喇叭虫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大多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既可以自由游动。它们虽然简单、原始,但其高超的生存本领却远远超出了人类想象。
喇叭虫可以捕食藻类、细菌、鞭毛虫、纤毛虫等。极少数喇叭虫,如紫晶喇叭虫和多态喇叭虫,体内携带可以进行光光合作用的藻类,藻类将多余的糖类提供给喇叭虫,喇叭虫为藻类提供保护。
天蓝喇叭虫是最大的喇叭虫,有一粒大米那么长,它们可以捕食多细胞的轮虫,而且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即使细胞被切成100个碎片。每个碎片至少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膜。就能最终形成一个新个体。
100多年前,一位动物学家记录了带核喇叭虫的应激行为。他用一些粉末刺激它们,首先发现带核喇叭虫会反复弯曲身体以避开粉末。如果刺激持续,它们会逆转纤毛的运动。用“嘴巴”将这些粉末驱除。如果这个方法也失败了,它们就会迅速收缩、收紧,像蜗牛缩回壳里一样。如果刺激依然存在,带核喇叭虫就会不再附着,快速游走。这些行为构成了一个有序的策略,即后一种行为几乎总是发生在前一种行为之后,这表明存在一种优先级的行为顺序,根据优先级不断改变应对方式。但是后来相关的实验未能重现他所看到的现象,当年的说法便遭到质疑并被搁置一边。最近另一位生物学家成功重复了此项实验,再次发现并证实了这种行为递进策略。
单细胞生物能够做出复杂的行为,仿佛被编写了相应的“程序”。这使我们思考细胞“认知”的存在——单个细胞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单细胞生物的这种“高智商”行为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也许在很多领域都能够开展广泛的研究。
(1)天蓝喇叭虫要成功地再生,被切成的碎片除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膜外,还需要包含_________,才具有结构的完整性。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喇叭虫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紫晶喇叭虫体内的藻类与其构成寄生关系
B.单细胞喇叭虫只能捕食单细胞生物
C.喇叭虫的神经系统使其具有“高智商”行为
D.喇叭虫结构简单,但可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用流程图表示带核喇叭虫在接触环境刺激物时的行为递进策略:
结合文章内容,②处应填_________、③处应填__________。
(4)100多年前,动物学家提出带核喇叭虫的行为构成了具有一定优先级的有序策略,当时这种说法遭到质疑并被搁置一边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相信单细胞生物的“高智商”行为也带给你一些启示,请你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研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7.同学在生活中发现,桃子通常仅能保存2~3天,而柿子可以存放2~3周。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摘后的水果,仍然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使果肉细胞中的_________被分解,因此不能长时间储存。
(2)桃子在夏天(7~8月)成熟,而柿子在秋冬季节(10~11月)成熟。
①同学们猜测,_________是影响水果储存时间不同的因素,并就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水果的呼吸作用均随_________而逐渐增强;而在相同温度下,_________的呼吸作用更弱。不同水果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水果自身结构决定的。
(3)他们接着用显微镜观察了桃子和柿子最外侧的表皮,发现桃子的最外侧的表皮上和果蒂处均有气孔分布,而柿子最外侧的表皮上没有气孔,但在柿子的果蒂处有较多气孔分布。由此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气孔分布的差异对呼吸作用强度有影响吗?他们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
组别
1
2
3
4
5
6
处理方式
25℃下测定二氧化碳产生量(mg/kg·h)
130
8
127
25
21
7
(注:凡士林是一种不透气、不透水的油脂状物质。)
①本实验用_________作为呼吸作用强度的检测指标。
②第1、2和3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三组中,第_______组的呼吸作用最弱,可见,桃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最外侧的表皮。而从第4、5和6组结果可知,柿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4)商业上,常通过在果实最外侧的表皮上打食用蜡的方式来延长水果的储存时间,你认为这种方法会对________(填“桃子”或“柿子”)适用,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能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诗词中有花、桃属于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诗词中的雪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
C.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词中有松,人均属于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词中有燕子、鸳鸯属于生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B
【分析】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详解】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人口普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调查。故选B。
【点睛】
人口普查所采用的方法是调查,不需要对人口进行测量、观察和实验。
3.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
A.螳螂捕蝉,体现了生物(螳螂)影响生物(蝉)的分布和生活,A符合题意。
B.飞蛾扑火,说明非生物因素(光)能够影响生物(飞蛾)的生活,B不符合题意。
C.南橘北枳,说明非生物因素(温度)能够影响生物(橘),C不符合题意。
D.北雁南飞,说明非生物因素(温度)能够影响生物(雁)的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因素的类型。
4.C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会出现的现象,以及原因。
【详解】
A.在盖盖玻片时,要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出现气泡。A正确。
B.无法观察到细胞的原因有如下几点:观察的标本过厚或不透明、细胞不在视野内、焦距没有对正、视野内太亮或太暗、装片上没有细胞等。标本过厚会导致细胞重叠。B正确。
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需要给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会被染得颜色较深,容易观察到,如果没有染色会导致无法观察到细胞核。C错误。
D.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细胞膜,因为放大倍数较小,细胞膜很薄且紧贴细胞壁。所以无法观察到。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细胞核,需要给细胞染色。
5.A
【分析】
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详解】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6.A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详解】
A.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色素、糖分等物质,所以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这些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液泡,故A符合题意。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7.B
【分析】
眼虫在植物学中称裸藻,也称绿虫藻,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是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眼虫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兼性营养型,在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渗透营养。
【详解】
A.眼虫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表膜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表膜能进行物质交换,故A正确。
B.眼虫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故B错误。
C.眼虫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故C正确。
D.眼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眼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8.A
【分析】
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
A.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故A错误。
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根,没有输导组织,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故B正确。
C.蕨类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为新的个体,故C正确。
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
9.D
【分析】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详解】
识图可知,文冠果有果皮包被着种子,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被子植物,故选D。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被子植物的特征。
10.A
【分析】
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是胚。a是种皮和果皮,b是胚乳,c是是子叶,d是胚芽,e是胚轴,f是胚根,g是胚。
【详解】
A.菜豆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所以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④是子叶,②是胚芽将来发育为茎和叶,故A错误。
B.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胚乳,故B正确。
C.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所以菜豆种子的⑥胚和玉米种子的g胚都是新植物的幼体,故C正确。
D.菜豆种子的④子叶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菜豆种子的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不同,玉米种子的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11.D
【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 特别提醒: 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
结合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可知:A种子的胚被昆虫咬坏、B种子还处于休眠期、C种子储存时间过长,胚已经死亡都会导致种子不能萌发;而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来自子叶(或胚乳),和 土壤中的施肥情况无关,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12.A
【分析】
(1)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2)种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详解】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13.B
【分析】
根尖的结构:
【详解】
A.①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正确。
B.幼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②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③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B错误。
C.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伸长区是由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分化而来,C正确。
D.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14.C
【分析】
植物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因此导管变成了上下中空的管道,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水管,水可以在里面自由流动。
【详解】
A.植物茎中的导管运输由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B正确。
C.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叶脉中变红部分是导管,细胞结构不完整,C错误。
D.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所以枝条带有叶片可促进水分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睛】
了解导管的结构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5.B
【分析】
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2.图中:a气孔,b保卫细胞。
【详解】
A.由分析可知: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A错误。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主要是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而保护植物体的主要是表皮细胞,B错误。
C.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C错误。
D.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故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叶片的结构和气孔、保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6.C
【分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的运输;有效散热;据此解答。
【详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错误。
【点睛】
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可正确解答。
17.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检测植物叶片中有机物的迁移实验,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详解】
A.用碘液只能检测到叶片中产生的淀粉,不能检测到蛋白质和脂肪成分,A正确。
B.叶片内的色素易溶于酒精,故小烧杯内应加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B错误。
C.识图可知,脱色后的叶片漂洗干净,滴加碘液进行检验,C正确。
D.经碘液检测①、②和③号叶片蓝色依次加深,①号叶片颜色最浅,说明淀粉最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酒精溶解叶绿素时,酒精不能直接加热,需要隔水加热。
18.D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 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据此解答。
【详解】
A.除草施肥能促进蔬菜、蔬菜、水果的生长,因此能提高产量,A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光,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因此能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因此能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而温室内温度始终保持25°C,不能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19.B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
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详解】
“口袋公园”中有大量的陆生植物,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A.“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
B.“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B错误。
CD.“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而且还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CD正确。
故选B。
【点睛】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20.D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有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组成的生物种类和比例是不同的,故A正确。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故B正确。
C.现代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大,人类涉及到的生态系统类型也多种多样,故C正确。
D.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的水、温度等条件差别很大,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并不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圈的范围,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
21. 细胞 右 ① ③ 保护 叶绿体 氧气(空气) 适应
【分析】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
(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组成睡莲叶片与丁香叶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故同学们想用高倍镜观察图1中位于视野中央右侧的A区域细胞结构,应该先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2)保护组织在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故睡莲和丁香叶片都具有①上表皮和③下表皮,称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属于保护组织。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两者的叶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睡莲与丁香的叶片结构最明显的差异是睡莲的叶肉细胞之间具有更多、更大的空腔,推测其作用是提供更多氧气(空气),这不仅可使叶片漂浮,更有利于水下部分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故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这些都体现出睡莲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细胞分裂 蛋白质 DNA 复制 24 分化 肌肉组织 器官 系统
【分析】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据此解答。
【详解】
(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因此,在蝾螈断肢再生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此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蝾螈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它由染色体和DNA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会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已知蝾螈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则新产生的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为24条。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因此,如图所示,蝾螈断肢6天后在伤口处形成芽基,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骨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中,由许多肌肉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肌肉组织。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所以一块骨骼肌属于器官。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所以骨骼和骨骼肌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染色体的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3.舌状 雄蕊 雌蕊 花粉 柱头 异花 较少 传粉 ①子房
【分析】
花的结构由花冠,花萼,花柄,花托,雄蕊和雌蕊组成。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详解】
(1)向日葵的花盘由两种花组成。一种是没有花蕊的舌状花,在花盘边缘,像“花瓣”一样艳丽;另一种是有雌蕊和雄蕊的管状花,在花盘中央像“花心儿”,管状花小但是数量多。因此,葵花籽结在向日葵的花盘上,花盘上有两种花型。如图所示,分布在边缘的舌状花颜色鲜艳,负责吸引昆虫传粉。内侧花的花虽退化,但具有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包括子房、柱头,花柱组成,雄蕊和雌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的关系。
(2)雄蕊的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雄蕊中的花药落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是指雄蕊中的花药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需要借助昆虫或风力等进行传粉。综上分析可知,当昆虫落在花盘上,花药产生的花粉会粘附在昆虫身上,并进而被携带到雌蕊的柱头上,由于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成熟时间不同,向日葵主要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3)向日葵属于异花传粉中的虫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如遇到连阴雨的天气,会影响到昆虫前来传粉的机会,不能传粉,就完不成受精,所以葵花籽会出现空瘪现象。分析图可知,自然状态下昆虫的数量较少,传粉不足,添加昆虫后传粉率高,结实率较高。所以,由实验结果可知,造成葵花籽空瘪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状况下传粉昆虫数量较少,导致传粉不足。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所以图1中的①子房,不能发育成种子,②胚珠发育为种子。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4.根 光合 12 下降 减少 2m×4m 增产 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较少
【分析】
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种植植物要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详解】
(1)根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无机盐需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运输到植物体的各组织细胞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在北寨红杏所含的成分中,水和钙、磷等物质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果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则来源于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大,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因此,为提高北寨红杏的产量,研究人员对其每日8~20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该时段中,12时净光合速率最大,而在12~1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此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分析表可知,结果显示,选择2m×4m栽植间距的亩产量最高。果树种植过稀,虽然对单果重有一定增产作用,但是亩产量较低,这是由于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果树种植过密,亩产量也较低,这是由于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较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应用。
25.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竞争 水稻→稻飞虱→鲤鱼 降低 物质 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动调节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1)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稗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争夺水分、阳光、空气等。
(3)人们利用养殖鲤鱼来防治害虫的食物链:水稻→稻飞虱→鲤鱼或水稻→泥包虫→鲤鱼。
(4)由于稻田中种养鲤鱼,鲤鱼排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所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下降;鲤鱼存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还能促进物质循环。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稻田生态系统的物种的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稻鱼种养模式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功能。
26. 细胞质 D 逆转纤毛(驱除粉末) 收缩、收紧 后来相关的实验未能重现带核喇叭虫具有一定优先级的行为递进策略 带核喇叭虫对有利刺激(如食物),也具有行为递进策略吗?
【分析】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2.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草履虫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
(1)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故天蓝喇叭虫要成功地再生,被切成的碎片除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膜外,还需要包含细胞质,才具有结构的完整性。
(2)A.“紫晶喇叭虫和多态喇叭虫,体内携带可以进行光光合作用的藻类,藻类将多余的糖类提供给喇叭虫,喇叭虫为藻类提供保护。”,说明紫晶喇叭虫体内的藻类与其构成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天蓝喇叭虫是最大的喇叭虫,有一粒大米那么长,它们可以捕食多细胞的轮虫,B错误。
C.喇叭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
D.由资料可知,喇叭虫结构简单是单细胞生物,但可独立完成摄食、运动、应激性等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
(3)由资料“首先发现带核喇叭虫会反复弯曲身体以避开粉末。如果刺激持续,它们会逆转纤毛的运动。用“嘴巴”将这些粉末驱除。如果这个方法也失败了,它们就会迅速收缩、收紧,像蜗牛缩回壳里一样。如果刺激依然存在,带核喇叭虫就会不再附着,快速游走。”可知,带核喇叭虫在接触环境刺激物时的行为递进策略:结合文章内容,①弯曲身体, ②处应填:逆转纤毛(驱除粉末)、③处应填:收缩、收紧。
(4)由资料信息可知:100多年前,动物学家提出带核喇叭虫的行为构成了具有一定优先级的有序策略,当时这种说法遭到质疑并被搁置一边的原因是:后来相关的实验未能重现带核喇叭虫的具有一定优先级的行为递进策略。
(5)资料中提到的单细胞生物的“高智商”行为主要是:带核喇叭虫的具有一定优先级的行为递进策略。故可提出进一步探究的研究问题是:带核喇叭虫对有利刺激(如食物)也具有行为递进策略吗?(本题为开放题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善于从资料中获取信息。
27.有机物 温度 温度升高 柿子 二氧化碳产生量 气孔 2 果蒂 桃子 影响桃子呼吸作用的气孔主要分布在果实表皮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孔来完成的。
【详解】
(1)只要细胞不死亡都会进行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同学们猜测温度是影响水果储存时间的不同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水果的呼吸作用均随温度增高而逐渐增强;而在相同温度下,柿子的呼吸作用更弱。
(3)根据实验可知,本实验用二氧化碳产生量作为呼吸作用强度的检验指标;第1、2和3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凡士林覆盖的气孔多少不同,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三组中,第2组的呼吸作用最弱,可见,桃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最外侧的表皮儿,从第4、5和6组结果可知,柿子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果蒂。
(4)影响桃子呼吸作用的气孔主要分布在果实表皮,因此,在果实最外侧的表皮上打食用蜡的方式可以抑制桃子的呼吸作用。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中的变量的设计,以及呼吸作用的强弱比较。
同课章节目录